小飛一直有一個疑問,到底故宮博物館的保安是如何的?想想2019年的黑暴,如果遇上像「人海衝擊立法會」或者「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場景,那怎麼辦?
小峰說,一般國家級的博物館,選址是經過特別考慮的,基本上博物館前都有個偌大的廣場可以監察,或位置居高臨下。而放置展品的玻璃箱,不是普通的防彈防盜或不碎玻璃,所以這方面保安方面不用擔心。
這樣工整的字體,出自乾隆皇帝的手筆。乾隆皇侍母至孝,為母親崇慶皇太后 抄寫無量壽經,全卷約1.4米,展品則為其中一卷。
這幅臚歡薈景圖非常有趣,看來像一般國畫, 原來是乾隆皇母后崇慶皇太后70大壽時的場面。乾隆命令畫師繪畫當時的情景,足足花了10年時間,到母親八十大壽時贈送給母親賀壽。有趣是畫中的千人喇嘛,只畫了眉目口鼻,但每個人的面目神態都不一樣。
這個火鍋尺寸並不大,不過用琺瑯製作,換了是現代,實在不捨得用。
有趣的作畫,主角是乾隆,背景是乾隆的頭像的另一角度,因此命題是一是二圖。這樣的兩面畫,存世共有五幅,這一幅特別之處,是乾隆穿上了漢服,而非平日畫中所見的滿服龍袍。
超小的字!出自乾隆的手筆 - 《玉枕蘭亭序》。據說是他在31歲的時候所寫的,這麼小的字體,現在很多人都寫不到。
或許這樣說,年紀小的時候,寫的字體可以比較小;年紀大的時候,寫的字體就越來越大了。你懂的!
驟眼看,好像只是木書,其實木上白色的字是鑲上玉石。
這個並非小飛拍攝手震而出現殘影,其實是因為嵌上玉石,字體是立體的凸字。
參觀完這兩個展館,一般都勞累,所以三樓有一個非常大的樓梯空間,讓疲累的觀眾坐着休息,也可看到臨海的風景
第四展館: 龍顏鳳姿 — 清代帝后肖像
這個展館最吸引人的,應該就是龍袍。原來有這麼多有趣的細節
第五展館:器惟求新 — 當代設計對話古代工藝
第五館這個紅白藍花瓶最吸引我,因為它的花紋實在是太工整了!細聽導賞,工藝真的無與倫比!
這個小瓷器,原來是真正的痰罐!乾隆皇帝御用。
這是一個鐘,也是一個風扇,那時已開始講科學。
粉彩色的陶瓷,國外風
這個瓷器塗上的木紋,的確有幾分真實。
後面的是金屬器皿,前面金色的其實是陶瓷,仿古銅瓷,配金屬膽以插花。
這個乾隆皇帝用的茶碗,一個是漆器,一個是陶瓷。能猜得到那個是瓷那個是漆嗎?
故宮博物館的天花,仿瓦片。
第六展館:同賞共樂 — 穿越香港收藏史
第六展館主要是展出香港收藏的珍品,雖然展品不多,不過我覺得非常珍貴,到底香港真的是文化沙漠,所以應該感謝收藏家和中文大學借出這些文物,給市民欣賞,它們才有生命。正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這個花瓶有點難拍攝,它看起來是歪的,實物的確是歪的。
這個珍珠貝母非常吸引,很大的尺寸!
第七展館:古今無界 — 故宮文化再詮釋
這個展館,小飛年紀大,不懂得欣賞,還是留待後生仔女去詮釋吧!
譬如說,一只機械臂,繞着一條紅絲帶,我想到的是跳絲帶舞?原來這是比喻龍飛鳳舞的書法。
至於這個音響裝置,每逢整點和30分,就會有表演。說不出是什麼感覺,自己親身去聽聽才能感受!
最初擔心故宮博物館會非常沉悶,但那些珍品實在很吸引,而且展示方式活潑和部份展館有互動,吸引小孩子。所以我非常推薦博物館給朋友,最好趁着香港旅遊還未重新開始時,人流不多,早點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