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 (2) - 帝國驕雄 - 傑拉什 (Jerash) Day 1 - Sept 29, 2018
今次旅行我有點失策, 低估了當地氣溫和高估自己的體力。
網上資料顯示, 十月份是約旦比較氣候溫和的月份, 沒有那麼熱, 讓我一直錯覺這是秋季,誰知臨出發前看天氣預測,十月初竟然可達35 - 37度攝氏,黐線㗎!
無計, 焗住上。
約旦航空的日間飛機很有趣,小飛孤陋寡聞,第一次看到飛機窗會變色,有什麼作用則不知道。
可能天口㷫, 加上年紀大,到達首都安曼時,總感到非常累, 不想走動,但第一個景點,是要上山, 傑拉什 (Jerash)。
去景點前, 首先說一下我們的司導。
我在網上平台找到司導小北,評價很高, 所以我一早預訂, 跟他相討時沒有問題, 到我打算預早給他訂金時,卻無意間讓我發現, 在我們出發的同一天, 有另一組五人的, 也打算去約旦。
當時我已跟小峰說,他吃兩家茶禮,恐怕到時他自己會帶五人團,我們被外判。小峰說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出發前兩天, 這個司導還給我短訊,說兩天後見。
結果,他真的沒有出現, 甚至沒有給我們短訊之類解釋,我們到達安曼機場,他的朋友小丁來接機, 說小北有點事,今次由他來帶。
被賣了豬仔,心裡不服氣, 小峰EQ 高: 「成了事實,不開心只會讓整個旅程更不開心,就讓這個司導帶一趟吧。」
小丁,留學生,能說流利阿拉伯語,是一個穆斯林,經驗是不足的,但誠懇,就把他當作司機好了。
傑拉什 (Jerash)位於安曼市以北,距安曼50公里,是世界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羅馬城市之一, 也被稱為東方的龐貝古城。
約旦原來是位於亞洲的!
約旦首都阿曼(Amman)歷史可追溯至遠古石器時代。在歐亞中東北非特殊地理位置交織下,孕育的文化讓這首都兼容並蓄的擁有新興現代化與保有舊時文化遺風。分舊城新城兩區。
傑拉什古城(Jerash)有「中東龐貝」的美譽,是約旦境內保存得最完好的古羅馬城市之一。昔日由亞歷山大大帝命名,曾有一段輝煌歷史,原來羅馬帝國在公元前一世紀時攻佔傑拉什後,即在當地大興土木,建城規模巨大,甚至令當地成為羅馬帝國的十大城市之一。傑拉什在八、九世紀, 西元749年遇上大地震,古城因而被毀,並埋藏在沙礫下面,直至十八世紀時才被考古學家發現。
位在海拔約600公尺的平原上的傑拉什坐落在安曼以北40公里處,古城經歷了古希臘、羅馬和拜占庭、阿拉伯五麥葉王朝和阿巴斯王朝,幾度盛衰。傑拉什公元前63年被羅馬帝國征服,屬羅馬的敘利亞行省。公元90年屬阿拉伯行省,此時的傑拉什達到繁盛的頂端,被提升為當時中東四大名城之一。現今展現在遊客面前的羅馬古城遺址氣勢恢宏,石板街道平坦悠長,柱廊林立兩側,神殿屹立山頂,是約旦僅次於佩特拉的古迹,主要景點有哈德良凱旋門、南門、古競技場、賽馬場、橢圓廣場、列柱大街、宙斯神廟、阿耳忒彌斯神廟、水神廟、魚池、古羅馬露天劇場等。
公元3世紀,傑拉什成為拜占庭帝國的屬地,信奉基督教的拜占庭人將昔日羅馬人的一些神殿改為基督教教堂。公元661年,倭馬亞王朝興起,在傑拉什新修許多住宅與清真寺。公元8世紀,阿巴斯朝統治期間,傑拉什連遭數次大地震,後來逐被黃沙淹沒,十字軍東征時期,一些地勢較高、沒有被埋沒的古蹟還被十字軍作為堡壘使用。直到1806年被德國探險家、東方學者奧里赫.賈斯比爾(Ulrich Jasper Seetzen)發現了這座在地下沉睡了近1000年的古城,傑拉什才被發掘,得以重見天日。公元3世紀,傑拉什成為拜占庭帝國的屬地,信奉基督教的拜占庭人將昔日羅馬人的一些神殿改為基督教教堂。公元661年,倭馬亞王朝興起,在傑拉什新修許多住宅與清真寺。公元8世紀,阿巴斯朝統治期間,傑拉什連遭數次大地震,後來逐被黃沙淹沒,十字軍東征時期,一些地勢較高、沒有被埋沒的古蹟還被十字軍作為堡壘使用。直到1806年被德國探險家、東方學者奧里赫.賈斯比爾(Ulrich Jasper Seetzen)發現了這座在地下沉睡了近1000年的古城,傑拉什才被發掘,得以重見天日。
Arch of Hadrian - 公元129-130年,羅馬帝國的哈德良皇帝親臨此城並在此過冬,為此特修建了凱旋門(又稱哈德良門)以示紀念。
South Gate & the City Hall (4th century AD), 可能始建於西元4世紀,由戴克里先皇帝開始建造。
可容納1萬5千人的大型賽馬場 Hippodrome,以前的居民在這裡欣賞賽馬、戰車、體育比賽。實際完工的時間不明,推測在西元2~3世紀間。每天11:00 am 和 2:30pm 有羅馬戰士打架表演。這裡也是電影帝國驕雄 (Gladiator ) 的拍攝地。
付款的表演,我們沒有看。想睇打交,我而家立即打小峰就可以了。
因為是秋天來到,這裡變成光禿禿, 如果在夏天,據說傑拉什滿地綠草。但,今天曝曬, 我已快熱死了,夏天來到,小飛恐怕變成乾屍。
無心聽書,不要問我這是什麼地方,我什麼也不知道
古城內的主要大道 Cardo Maximus,從橢圓形廣場Oval Plaza 向北伸展長達800米,大街兩旁全是廊柱, 建於公元110年圖拉真時代。
看看柱子的疊踏.....
The Oval Forum and Cardo Maximus
廣場的中心,向南為宙斯神廟,向北為筆直的主街道石柱長街(Cardo),街面由石板鋪成,街道兩側有64根愛奧尼亞式列柱廊環繞。直接通到北門。橢圓形廣場最初建於公元1世紀,約90x80米。
穿過橢圓形廣場便進入了800米長,科林斯式石柱的卡爾廊列柱大街 Colonnaded Street,又名為「加冕大道」,是為迎接羅馬皇帝哈德良巡遊而建的。
很老實的說,從摩洛哥,到突尼西亞,再到意大利龐貝,今天來到約旦的羅馬古城,小飛除了說一句羅馬帝國真的 "犀非利" 外,因為這樣酷熱的天氣,實在太累,已完全不想走動了。
Colonnaded Street
The South Tetrapylon (6th Century AD)
The South Decumanus (175AD)
景點介紹中, 展出第三條柱刻有一些文字,但我們找不到這柱。
羅馬大道約公元120-170年間建成,一如剛去過的龐貝古城,路面雖是大理石鋪就,長年累月被馬車車輪碾磨,可見兩道深達30餘公分的車轍痕跡。
呢條柱係咪有D問題 ?
The Cathedral (455-749 AD)
The Nymphaeum (749 AD) 水神殿
在Nymphaeum 水神殿旁的階梯,這裡是Propylaeum,兩旁為商店,通往上頭的 Temple Esplanade 濱海寺與 Temple of Artemi 月神廟。
北羅馬劇場入口
Northern Tetrapylon
北劇場 North Theater
係呀, 又係羅馬劇場。小飛唔想郁,還是忍不住爬上台階從高處看一下。不過,又累得連走到正中拍照也懶了,只拍了側面。
阿耳忒彌斯神廟供奉的是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相當於羅馬神話中的黛安娜,是太陽神阿波羅的雙生妹妹。阿爾忒彌斯是傑拉什的守護神,神廟的大理石巨柱,每根直徑約達2米,高度約20米,大概現代6層樓的高度。由三截巨石磨成圓柱疊踏起來。這些巍巍巨柱,會在微風中搖晃。
Temple of Artemis
小丁說這裡是拍照最漂亮的地方,小峰問我想不想過去看一下,我說,在這裡看到了,走不動過去。
好像是宙斯神殿 ?
終點在望,看到入來時的橢圓廣場
貴族們觀看表演時的特定VIP座, 有椅背外,還刻有家族名字
博物館開了門,入去看了一下.....小峰去看,我坐下來了。
戶外曝曬兩個小時和爬坡後,全身乏力,我跟小峰說,吃飯後返酒店,放棄下午的行程。
小丁應該不想我們放棄,雖然如果返酒店,他也可以下班了。
小峰沒說什麼,老婆不行,他也沒辦法。但後來我說,還有一個市內景點, 羅馬劇場想去看。
0拿, 無端端又話去睇羅馬劇場,頭先有得睇又唔睇。
小丁說, 下午的行程是去城堡山,就在羅馬劇場對面,很近的,駕車上去,不用走很多路。
咁,小飛又一鼓作氣,繼續下午的行程。幸好,我沒有放棄,因為我覺得城堡山的風景原來好正。
午餐一碟手抓飯,兩個人吃,結果沒胃口,吃不完。
約旦沒有出產石油,地質貧瘠,國家主要收入靠旅遊,我們兩碟碟頭飯和三罐汽水共花 9 JOD, 約HK$102元,消費不低,跟香港差不多。
看一下地圖, 我到這些國家,這麼接近意大利當年的羅馬帝國, 我想,我下一個旅行目標,暫時不會再在這裡鑽了。
後記:
傑拉什看到的應該不只那麼少, 沒有提到肉坊, 磨房,不要說妓院, 連羅馬浴場、宙斯神殿也好像沒見到。
賽後檢討, 一方面是司導沒有好好的解釋,其實我在古城走過, 都沒有講解。只是一直行, 行行重行行。另一方面是小飛懶惰,如果跟團,肯定領隊去那裡,自己也會跟著去,不會連重要的景點阿耳忒彌斯神廟也不走過去看一下。人總有惰性, 小峰又不敢打罵這個懶惰的老婆。
天口㷫, 不是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