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6) - Day 5 - Wurzbuerg (符茲堡主教宮、御花園) - May 3, 2017
今天天氣依然是雨天,但幸好我們住在羅滕堡古城內,所以昨天錯過了的景點,在晚上上網做了『功課』後,今早早起去找尋。
這個也是沒有介紹過的建築物,是『虎眼教堂』…約翰尼斯教堂(St. Johannis Kirche),外表雖然殘舊,但據說內裡金碧輝煌。
原來這裡有很多胡桃夾子的玩具呢!
昨天在商店裡看到的大屋,今天也看到一些
另一款貓頭鷹!可惜太早,店舖還未開門
終於找到城牆,不過後來才知道很蠢,原來不少位置都有樓梯上城牆上,有一道就在我們酒店附近,我卻走到市政廳廣場以外去。
整個羅騰堡觀光重點,都在古城牆環繞的範圍內。石構城牆高10公尺闊5公尺,但可供行走的古城牆, 僅城北環城東至城南2.5 km部分,這道中世紀古城牆,是德國保存得最完整的城牆。
昨晚也出來拍攝夜景的團友告訴我,他們看到城牆,也上去看風景,感覺非常棒,但一路走,沒法走完,天也黑了,幾乎迷路呢!當時也當然不知道,圍繞城牆可步行2.5 公里,他們說可能行了三分之一,難怪迷路,小屋子都差不多模樣嘛!
牆上有很多這樣的名牌,那是捐款者的名字,資助重建城牆,原來當年是羅滕堡為了募集修建城牆的經費向世界各地募款,只要金額達2,000歐羅,就能『留名』,這兩位國內同胞也是有心人。亞洲人中,資助者多是日本人吧。日本人對德國羅曼蒂克之路和童話之路,趨之若騖。
終於要離開羅滕堡,往下一站,符茲堡
今天的行程是到符茲堡的主教宮和御花園。我們在符茲堡逗留的時間比較短,只是一個上午。
Wurzbuerg (符茲堡)
符茲堡是德國著名“浪漫之路”的起點,它是德國21處世界文化遺産之一,西元1000年,凱爾特人已在這裏建要塞,約在八世紀,此處成爲大主教的根據地。西元1895年,物理學家威Wilhelm Conrad Röntgen在此地的研究院發現了X光。1945年3月1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符茲堡被盟軍轟炸,全城幾乎被夷爲平地,但戰後這城市復原得很快,古老建築仍舊能保留中世紀的面貌。符茲堡以大學城而著名,整個城市充滿文化藝術氣息,雖然它是一個小城市,人口只約13萬,但它卻是德國的中心及歐洲的心臟。
符茲堡主教宮(Würzburg Residence)
主教宮是世界文化遺産,建於1719-1744年,是德國最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這是親王主教約翰菲利浦.法蘭茲,委任建築師諾曼(Neumann)規畫,從1720年至1744年完成整體架構,內部的細部建築直到1780年才完工,總計花了60年漫長的時間才完成。主教宮內舉世知名的就是階梯大廳的濕壁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穹畫(540平方公尺),繁雜高難度的畫法,是出自提波羅(Tiepolo)之手,巴洛克建築大師巴爾塔薩爾諾伊曼在宮殿中建了一條巴洛克洛可可時代最華麗的樓梯,樓梯長30米,梯級的間距也經過悉心量度,寬18米的圓拱。階梯大廳僅由底下的圓拱柱支撐,需要相當的技術,樓梯的盡頭是接待賓客的白廳,此廳是洛可可式的建築,因此稱爲“符茲堡的洛可可”。全廳沒有色彩,但它的浮雕卻令人歎爲觀止。
在二次世界大戰時,這些拱柱歷經戰火,符茲堡被嚴重摧毀,主教宮經過重修後,於1987年才開放參觀。主教宮與維也納遜布倫宮、法國凡爾賽宮具有相同的藝術價值,並於198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因為主教宮內不准拍照,所以沒有圖片。這裡有工作人員作非常詳盡的講解,天花溼壁畫演繹歐亞美非四大洲,描繪世界群起向主教歌頌。而皇帝廳和鏡廳是全球最大無柱樑承托的建築。遊覽完畢後往紀念品店前,也展示了在二戰時期主教宮被嚴重摧毀和復修的圖片。
http://www.schloesser.bayern.de/englisch/palace/objects/wu_res.htm
網上圖片:
美茵河(Main)上架了一座美茵橋,此石橋初建於1473年,1543年建成。橋上有很多巨大的天主教聖人雕像,這些雕像是在1730年才移放到橋上,每個雕像都雕工精細,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是否令人想起在布拉格的查理四世大橋?
橋上也掛有這類同心鎖
午餐的餐廳就在美茵橋腳附近
今日吃雞扒碟頭飯。團友都非常奇怪,怎麼身邊的外國人都吃薯菜,但我們總是吃『碟頭飯』。
飯後一小時自由活動,領隊介紹可以行一下市集,由於我沒興趣買東西,其實那裡只是店舖林立的大街卻不是紀念品店,所以走了去教堂參觀,團友多數去超市買水果,聞說很廉宜呢,一盒1 kg 的藍莓約$30港幣
感覺有點特別的教堂裝飾,掛畫藍藍綠綠的
今晚我們住在郊區,Mercure Hotel Koblenz
我們的司機 Mark 是駕駛非常小心又友善的人,今天到來,無獨有偶,如上次在西班牙一樣,在泊車的時候,因為路太窄,車尾撞了,今次不是給酒店剝星,而是撞歪了指示牌。
餐廳外可欣賞河上風光,明天我們去科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