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4) - Day 4 - Munich - Marienplatz (慕尼黑 -瑪利亞廣場) - May 2, 2017
慕尼黑,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第一次到訪德國時,在這裡吃鹹豬手。
早年父親去世,一生辛勞沒有享受過,更遑論去外國旅行,剩下同樣跟他捱苦多年的媽媽。既然我和姐姐已經出身工作,所以我們決定,帶著媽媽,大鄉里出城,第一次去歐洲旅行。P&O 的領隊 David Yu 對我們也有點點特別照顧,我們不喝酒,就幫我們點了Spitz(銀狐犬) ,一種如維他檸檬茶般, 是那家酒吧餐廳自配的特飲, 到現在仍懷念那個味道,只是今次重遊,已找不回這個特飲。
早上重到瑪利亞廣場遊覽,到達後,自由活動,這個安排適合喜歡到名店購物的團友,立刻去掃貨。而想看建築和風景的團友,自己各自去發掘拍攝的景點。所以,領隊沒多作講解。
瑪利亞廣場(Marienplatz)
瑪利亞廣場得名於廣場中間的瑪利亞圓柱(Mariensäule),圓柱修建於1638年,慶祝趕走瑞典人的軍事占領。圓柱基座上有四組青銅雕像,四個小天使斬殺人類憎恨的四個妖怪,獅子代表戰爭 (War)、蜥蜴代表瘟疫 (Pestilence)、龍代表飢荒 (Hunger)、蛇代表異端邪說 (Hersey)。
瑪利亞廣場( Marienplatz )形成於 1158 年。 慕尼黑的舊市政廳( Altes Rathaus )和新市政廳 ( Neues Rathaus )均位於這個廣場上。後者建於 1867-1909 年(二戰後重建),是一座佛蘭德斯哥德式建築,其正立面的長度超過 300 英尺,以精美的石雕裝飾、 260 英尺高的塔樓 和鐘琴,連同附近的聖伯多祿教堂、慕尼黑聖母教堂的雙塔,構成該市天際線最獨特的特徵之一,也將瑪利亞廣場列為慕尼黑十大名勝之一。
這個徽章中心的人物圖案有點詭異
胡亂地走,看到一所正在維修的教堂
聖伯多祿教堂St. Peter's Church
聖伯多祿教堂是德國慕尼黑內城最古老的教堂。早在1158年慕尼黑建城之前此處已經建有教堂。8世紀修道士居住在山上教堂周圍。12世紀末新建了一座巴伐利亞羅馬式教堂,在1327年被大火摧毀前不久曾擴建為哥德式。此後在1368年又新建了教堂。17世紀初增建了92米高的文藝復興式尖塔和巴洛克式唱詩班席位。
返回廣場,百無聊賴
這是一個機械鐘,看它的操作也很有趣,不知用意何在
這個無名少女像也不知是何原因放在這裡,還要被人鹹豬手
也看到不知名的立像在建築物的牆上。
在Weinstraße與Schrammerstraße交會處,孖人牌店牆上,有兩個桶匠舞者像,
桶匠舞(Schäfflertanz)是慕尼黑獨有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最初出現在1517年,從1760年開始,有規律地每7年出現一次。通常是從三國王日(1月6日)開始,持續到狂歡節星期二(2月21日)結束,為期6週。2012年,桶匠舞曾再度重現於慕尼黑。
無意中發覺廣場的市政廳是有內園的,所以入去走走。
為何建築外牆的裝飾有貓有狗呢?
留意到徽章上的人物圖像
沒有幾個遊客到這裡參觀,我看到上鐘樓的話是收費的,但票務仍未開窗,所以我只在市政廳參觀,裡面基本是空空如也,只有彩繪玻璃比較吸引,建築非常大,現在裡面有跟多管理人員的工作室。
又見這個圖像
到底這是個什麼人物呢?有什麼寓意呢?總在城堡圖案上。
「慕尼黑之子」(Münchner Kind)
慕尼黑市徽或稱慕尼黑紋章(Münchner Wappen)描繪的是一個身着黑袍的年輕僧侶手持一本紅皮書。它自13世紀以來便以類似的形式存在,但在某些歷史時期,其圖案也會完全不顯示僧侶這一核心形象。作為慕尼黑的德文名稱,München一詞便是意味着僧侶,僧侶在此情況下便是代表着慕尼黑的不言自明的象徵。
在一份來自1239年5月28日的文獻中,慕尼黑最古老的印章便有一個頭戴兜帽的僧侶圖像。儘管在此後所有的印章上,僧侶都是展現一手拿書而另一手伸出三指的形象,但其輪廓卻有所變化——最初是側臉,然後是全臉,甚至是免冠。到了19世紀,這一形象被刻畫成具有年青化的特點,並成為著名的「慕尼黑之子(Münchner Kindl)」。當前形式的紋章是在1957年創作,時至今日仍是巴伐利亞首府的重要標誌。 自15世紀開始,便已經有部分畫像展現孩童的形象以取代僧侶,而即便是採用僧侶,其人物特徵也不再如此前般嚴肅,通常會伴有捲曲的髮型或更年輕的臉龐。
魚噴泉 (Fischbrunnen)
市政廳的鐘樓非常著名,
新市政廳(Neues Rathaus)
慕尼黑舊市政廳是1874年以前的慕尼黑市政廳,現供市議會代表使用。 這座建築首次見於文獻記載是在1310年,著名的大廳興建於1392/1394年。過去的城門充當尖頂。1470-1480年,舊市政廳重新設計為後期哥德式。
新市政廳的鐘樓 (Glockenspiel) 整個架構內包括 43個鐘鈴及 32個與真人大小一樣比例的木偶。於每天上午的 11am、12pm及 17pm三個時段,木偶在鐘聲中陸續出場表演約長達 10分鐘的舞蹈。
偶報時鐘(Glockenspiel)每當時辰鐘報時,塔閣上的32個彩色木偶輪番旋轉,或手持斧劍,或騎著駿馬,或提著花燈,或吹著洋號,發上下兩層,排著隊簇擁而出,配合音樂節奏,舉手投足,載歌載舞,再現1558年威廉五世大婚慶典的盛況。據說1516年慕尼黑發生大鼠疫,全市有幾千人喪生,其餘的紛紛逃避他鄉,全城十室九空,幾成死城。52年後,威謙五世公爵為了恢複和重振慕尼黑,便在這里舉行大婚慶典,遊行慶祝,與民同樂,慕尼黑從此恢複興旺。木偶鐘表演持續10分鐘。這套表演裝置是慕尼黑藝術工匠的垂世名作。
時鐘分三層,頂層是一只公雞,第二層是國王和王后,有騎馬戰士比武的場面;比舞完結,最底層的木偶便旋轉舞蹈。
雖然說特別,但下層的舞蹈持續很久,我看得有點悶,表演完結後,站在我後面的年青外國女遊客,留了一個評價: "Stupid"
有耐性可以睇0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CJwxIlQOj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LjNyhQ2Hg
到了集合時間11:30分,我們到附近一家非常有名的百年老店 Hofbrauhaus 吃午餐,今天,肯定要吃鹹豬手了!
每位團友可以品嘗一公升的啤酒,這是店裡基本的啤酒杯容量,不喝酒可以轉飲汽水,但份量相差很遠啊!證明德國人喝啤酒如喝水
一整個早上都是陰天,吃午飯時才出太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