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茵麗湖往嘎固佛塔,是撣邦 (Shan State) 聖地,需要兩個半小時車程,鄉村地方,旅遊還未開發,高山地區,海拔1436米,所以香港的團隊還沒有來這裡參觀,不過,二人的Mini tour 小團,卻會到來遊覽。
在東枝 (Taunggyi) 的 Kakku 佛塔由 Pa-O人建立的,他們是南部撣邦和Thaton地區的居民。Kakku 位於東枝東部以南26英里,海拔1300米以上,人民自給自足。
Kakku Pagoda
據史書記載, 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公元前307年),在緬甸東部的撣邦高原上,曾經出現過一群輝煌的塔林,佛塔的數目曾達到七千六百二十三座之多,後來這群輝煌的塔林衰敗,像迷一般的消失在撣邦的崇山峻嶺中。直到距今八百多年前,當地人尋找一隻走失了的家豬時,才發現這座曾經輝煌一時的塔林.
數十多年前,這座塔林是屬於撣族東粟武裝部隊控制的地盤,屬不對外開放的灰色地區,不允許陌生人出現在這塊聖地上,否則格殺勿論。所以一般緬甸百姓,很少去參拜這一幅聖地。現存佛塔的數量至今仍保存2478座。
由於日久失修,佛塔多數沒有經過人工修飾維護,部份塔頂斷掉和塔身裂開,部份表面剝落,而掛在塔頂的一串串銅鈴亦已因長年累月的侵蝕而鏽跡斑斑。但微風輕拂時,二千個佛塔銅鈴,會發出不同音階,彷如千古梵音。
來到東枝天氣不穩定,導遊說,我們還是預留一個小時在這裡吧!因為空曠,沒有避雨的地方,山區路上行車比較慢,我們還要乘飛機………,好吧!就是想早一點完成旅程,不過下午要乘飛機回仰光,所以也只好認同。
除了原有的佛塔外,現在也多了外國的佛教徒,捐款修葺已破落的佛塔。
差不多要離去時,才露出一點點陽光。我跟小峰說,為什麼聽不到鈴聲,他說,『怎麼沒有呀!心不靜,就聽不到。』
沒有人聲雜沓,我停下來站著,原來梵音繚繞,一直在身邊。
撣邦(Shan State) 平民農耕,生活富足,從他們自建的房屋,七彩的顏色,可以想像他們的心境。你有沒有見過香港的房屋是這樣顏色和窗花?
午餐的時間又到,我在網上看到,撣邦最著名的是他們的麵條 (Shan Noodle) ,所以特別要試一下,麵條彈牙,拌以麻醬,果然非常美味。
兩個人吃,加香蕉奶,又有湯和小菜伴碟,才3200 Kyats,$20元港幣也不到,飽肚0架!
由於天氣好轉,行車速度正常,我們有剩餘時間,就到附近的Sulamuni Pagoda一看,這是東枝最高的佛塔,在1994年模仿蒲甘的阿難陀寺 (Ananda Temple) 興建,沒有什麼特色,到此一遊。
落車時,天色還不是太好。
完全抄襲阿難陀寺啊!不過千百年後,它也會是一個歷史古蹟吧!
佛龕是否很面善?在阿難陀寺見過了。
迦毘羅衛城(Kapilavastu)國王淨飯王的皇后摩耶夫人結婚20年沒有生育。然而有一天,摩耶夫人夢見一頭白象進入她的左肋,從而懷孕。她在四月的第八天於藍毗尼園的無憂樹下休息時,兒子即從她的右肋而出。淨飯王在太子出生後第五天,按當時的習俗舉行命名大典,太子被命名為悉達多。摩耶夫人於太子出生七天後去世。
這個雕像是關於淨飯王把出生不久的太子給預言者阿私陀見面的故事。阿私陀聽聞太子出生後,立即來到王宮,太子看到陌生的智者,沒有像一般嬰兒的哭泣,反而在笑。
阿私陀以天眼通觀其未來,起初面露微笑,但一會兒,卻又顯出悲傷。在一旁圍觀的人都被他的怪異神情弄得不知所措。他解釋說,他微笑是因為太子必定覺悟成佛;他悲傷是因為他自己不久於人世,往生無色界,無法獲益於覺者超人的智慧。(『釋迦牟尼佛』意即『能仁寂默覺者』)
在佛塔裡看到兩個佛像,手印很特別,兩手拼合手掌向外,手指向下,另外一個則手指放平屈曲,不知手印的意思為何。
心有靈犀,及後小峰說,他看到兩手印,從前未見過……
參觀過後,出來看到天色明朗,竟然藍天白雲
最初奇怪為何佛像後面會是一條蛇,後來才知這是一條龍,不過,有點卡通化吧……蒙面超人會打的那種怪獸
如果今早在塔林有咁好天氣就好囉!
結束行程,下午兩點到達黑河機場。回到仰光,以為正值黃昏,可以看大金塔日落。可是那是城市呢,又再遇上塞車,花了一個半小時,才抵達大金塔。
小峰沒有筆記了。
他說,雖然自己仍在放假,但同事們這天都已上班,寫遊記,會受到妒嫉,所以不寫了。
啊!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