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在靠窗位置,看天花的玻璃。我們知道,在雨中的波蘭開始旅程,將在匈牙利同樣以雨天作終結。

鋼琴沒有特別,奇在放在女廁門口。

出發了,既雨且霧。

布達佩斯是匈牙利首都,它是歐洲聯盟第七大城市。在1873年由位於多瑙河右岸(西岸)的城市布達和古布達以及左岸(東岸)城市佩斯合併而成。此前沒有布達佩斯這個稱呼,過去人們一般將它稱為佩斯 - 布達(Pest-Buda)。
第一站參觀聖史提芬大教堂 (St. Stephen's Basilica ) ,是為紀念匈牙利第一位皇帝史提芬而於 1905年建成的。





聖史提芬被發現落葬後屍身沒有腐化,被羅馬教廷封聖,右手手骨安放在教堂內。原本今天不會公眾開放參觀的,結果卻讓我們看到了,只有一剎…

匈牙利的“聖史提芬皇冠”。這頂皇冠制於西元1000年,爲匈牙利第一個皇帝聖史提芬一世加冕時所用。據說,當這頂皇冠完成後,運送到皇宮途中,安放皇冠的寶箱不小心墮地,冠頂上的十字架跌歪了。送到皇宮時,國王不以為意,還讚這頂皇冠美極了。身邊的大臣不敢作聲,在1793年照樣加冕。於是匈牙利的皇帝都戴著這頂歪十字架的皇冠進行加冕典禮。現在皇冠存放於國會大樓展示。

馬提亞斯教堂Mátyás-templom (Matthias Church) 是布達中世紀第二大教堂,正式名稱為聖母教堂,有700年歷史。教堂不僅是幾個加冕儀式的地點,也是馬提亞斯一世兩次舉行婚禮的地方。

漁夫堡 (Fisherman’s Bastio) - 新哥德式和新羅馬風格的觀景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漁人堡近乎毀滅,1947年至1948年之間修復。七座塔代表七個漁夫馬扎爾人部落在896年定居喀爾巴阡盆地。每座尖塔的堡樓都由長廊連接。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免受威脅,所以自行組織保安隊伍而建成的城堡。
陽光普照時,在藍天下的漁夫堡就像童話城堡般。當年第一次遊覽,我們走上城堡,雖然是秋天,汗流浹背;可惜今次到訪卻是雨天,感覺失色了。。

聖史提芬像

雨中拍攝婚紗照啊!
在網上找到漁夫堡藍天的照片
忘記了,這只小鳥含著蟲的故事。

城堡上的一只鷹。傳說中馬紮爾遊牧部落王子一次回國為父親奔喪時,佩劍被一只鷹飛來搶走,他從後追上要取回父親送給他的佩劍,這時飛鷹把佩劍掉下。王子認定是父親要他在這裡建立自己的王國,於是落根於此,就是現在的匈牙利。

遠眺匈牙利地標 – 國會大廈 (Hungarian Parliament) 和鍊橋

英雄廣場Hero’s Square - 廣場周圍有2座重要建築:左側的自然美術博物館,和右側的現代美術館。整個廣場可容納5萬人。廣場的中心豎立著一尊高36米的「千年紀念碑」Millennary Monument,是1896年為紀念馬扎兒民族在匈牙利定居1000年而建,完成於1929年。在紀念碑的頂端,是天使加百利,一手高舉十字架,一手持匈牙利的王冠。石碑的基座上,有七名騎馬馬扎兒英雄的青銅像,也就是漁夫堡的7個部落領袖,紀念碑周圍有14位匈牙利國王的立像。
楊采妮曾在這裡拍過『神偷諜影』呢!看這樣的天色,打著雨傘,實在無心拍照了。還記得,第一次來這裡時,我們到羅馬柱廊那邊拍照,好有 feel 0架!

現代美術館 Mucsarnok

我們的回程飛機是 晚上七時左右,所以領隊加插自費活動,多瑙河遊船。以前曾經參加過,不外如是,今次純粹陪媽媽再去一次,每人 20元歐羅。
藍色多瑙河是不是藍色?看陽光吧!今次領隊醒目,昨天看到天氣預告說下雨,原本一直講個信字仍沒有向我們收費,昨晚立刻先收錢了。
瑪格麗特橋 (Margit hid) 的設計師是法國工程師Ernest Goüin,並由他的公司建造於1872年至1876年之間。瑪格麗特橋是布達佩斯的第二座永久性橋樑,僅次於塞切尼鏈橋。
匈牙利國會大廈是歐洲最古老的立法機構建築之一,亦是是歐洲第二大議會建築。
遠眺漁夫堡和馬提亞斯教堂
皇宮城堡和認住的那隻鷹

遊船回程時,忽然見到一陣彩霞!
新型建築,應該是展覽會館吧!
自由橋(Szabadság híd)原名約瑟夫橋,採用當時認為最美觀的仿鏈型橋樑。橋長333.6米,寬20.1米。國皇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出席了開幕儀式,並親自安裝了最後一個銀鉚釘,這座橋最初也是以這位皇帝命名。橋柱的頂端裝飾着四個Turul銅像,那是古代匈牙利神話中類似獵鷹的鳥。

塞切尼鏈橋 Chain Bridge 連接布達與佩斯間九座大橋中最古老最壯美的橋樑。鏈橋的橋頭兩端,各有一對獅子雕塑。四根獅爪緊緊抓牢兩岸,象徵布達和佩斯緊密相連。據說,設計師在完成鍊橋後,才發現忘記雕上舌頭,因而一直被民眾詬病,最後承受不了壓力,跳河自盡。至今,兩頭獅子仍然是『啞』的。
回程時終於看清楚國會大樓了!
霧色中另有一番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