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非洲 - 納米比亞 (14) - Day 10 諾克路夫國家公園 - 索蘇斯鹽沼 / 死亡谷 (Namib-Naukluft National Park - Sossusvlei / Deadvlei) - 8/8/23
今天是我們旅程的重點之一,諾克路夫國家公園 - 索蘇斯鹽沼 / 死亡谷 (Namib-Naukluft National Park - Sossusvlei / Deadvlei) 。
索蘇斯鹽沼
(Sossusvlei)是一個鹽和粘土盆地,周圍環繞著高高的紅色沙丘,位於納米布沙漠南部的納米比亞納米布-諾克路夫特國家公園內。“Sossusvlei”這個名字有多種起源,大致意思是“死胡同沼澤”。 Vlei 是南非荷蘭語中“沼澤”的意思,而“sossus”是 Nama 的意思,意思是“不歸路”或“死胡同”。
國家公園旅館房間同樣是爭崩頭,這裏只有一間旅館,大約20個房間,絕大部份遊客都只能住在外面。如果在國家公園裏面露營,第二天早上往紅沙漠,同樣需要排隊。
國家公園日出口後開放,日落前關閉。
我們的旅館,早餐時間是六點,但只有冷盤,要大約6:30am 左右才開始有熱盤。
茂利希望在國家公園開門前我們已經排隊在最前位置,一開門就可以進入,所以要求大約 6:15 am 離開旅館,早餐時間就只有15分鐘。對於這個提議我們沒有異議,茂利的解釋是,晨光光線不一樣,而且遊客爬 Dune 45,那些稜線會變得模糊,也不好看。這個我們認同。
問題是,到底先去 Dune 45 還是死亡谷?茂利認為死亡谷最重要,要先去死亡,因為遊客多了就難拍攝。但我認為兩個景點同樣重要,而往死亡谷,我們是需要換乘國家公園的吉普車。最後 Barry 想到的折衷方法是,先到 Dune 45 拍攝5分鐘,然後立即乘吉普車往死亡谷。死亡谷拍攝完畢後才返回 Dune 45 慢慢爬沙丘,在非攝影團來說, 這是一個大家認同的方法。
我們 6:15 am 出發,到達國家公園的時候,前面有11輛車,我們是第8 組,公園大約 7:30am開門,那時排隊的車已經超過150輛。
從國家公園入口到 Dune 45沙丘,需要駕車大概一個小時。
晨早的 Dune 45 在日照下真的很紅, 稜線清晰
拍攝了幾分鐘 Dune 45,我們繼續前行往死亡谷。
到達集合點,我們在這裏換乘國家公園的吉普車。
出發前,當然先去洗手間,這是沙漠地區的乾厠。
滾滾紅麈,Meigo 把自己包起來
從吉普車下車的地方步行往死亡谷大約要走45分鐘路程,沙上上坡下坡,花了不少氣力。
DeadVlei 其名字的意思是“死亡沼澤”(來自英語 dead 和南非荷蘭語 vlei,意思是湖泊或沼澤), 其名稱經常被錯誤地翻譯為“死谷”等術語; vlei 的意思不是山谷, 該地點也不是山谷;而是一個白色粘土盆地。
Dead Vlei 據稱被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所包圍,最高的沙丘高達 300-400 米(平均 350m),被稱為“大爸爸” (Big Daddy),坐落在砂岩台地上。
粘土盤是在降雨後形成的,當時楚查布河氾濫,形成了臨時的淺水池,充足的水使駱駝刺樹得以生長。 當氣候發生變化時,該地區出現乾旱,沙丘侵占盆地,堵塞了河流。樹木枯死,不再有足夠的水來生存。 一些植物種類仍然存在,適應了晨霧和罕見的降雨。 剩下的樹木骨架據信已於 600-700 年前(約 1340-1430 年)死亡,現在已被強烈的陽光曬黑。雖然沒有石化,但木材因太乾燥而不會分解。
達利的名作《永恆的記憶》。是一幅令人陷入可怕的絕望而又深深觸動我們心靈的作品。它有一些壓抑和沉重,讓我們想起生命和死亡。
融化的鐘其實是一種凝固的時間和死亡的象徵,它們看起來頹廢卻又有一種內在的優雅氣質,它們是逝去的昨日,是肅穆的死亡又是一首深沉的輓歌。
同事看到我的照片,問了一個很有邏輯性的問題:棵樹係咪真係有個鐘㗎?
按錯了program掣,照片的顏色變成這樣,效果也不錯
不要以為沙漠沒有生命,可以看到牠們的足跡
這位小朋友的足跡更明顯
似乎是兩種不同的動物
離開死亡谷,原路往返。之後我們爬 Dune 45。
45 號沙丘 (Dune 45) 是納米比亞納米布沙漠索蘇斯鹽沼地區的一座明星沙丘。它的名字來源於它位於連接 Sesriem canyon 和索蘇斯鹽沼的道路第 45 公里處。高度超過170 m,由500萬年前的沙子組成。
Dune 45是否很難爬,我覺得又不是,但小飛要爬的話,相信要比別人多兩倍氣力和兩倍時間,我自己並沒有攻頂的打算和決心。所以爬到三分之一,我便坐下來.獨個兒欣賞風景。
這時大約十二點前,日光光線不同,沙丘的顏色也變成沒有那麼紅,稜線也沒有那麼清晰。
紅沙閃閃發光,這是含鐵的沙丘。如果用磁石,可以把鐵沙(iron)攝起來
離開國家公園,我們去看仙女圈
仙女圈 (Fairy Circle)
在納米比亞北部庫內內地區的辛巴族人口述的神話中,據說仙女圈的土地是由眾神、精靈和自然神靈造成的。該地區的叢林居民傳統上賦予他們精神和魔法力量。
仙女圈是一片貧瘠土地的圓形斑塊,直徑在 2 到 12 米, 它們出現在納米布沙漠的干旱草原和西澳大利亞皮爾巴拉部分地區。研究人員對它們的起源提出了各種假設,但沒有一個能最終證明它們是如何形成。理論包括各種類型的白蟻活動,在 80-100% 的圓圈和 100% 新形成的圓圈中發現了沙白蟻,並且是唯一一種生活在該現象範圍內的昆蟲, 沙白蟻通過消耗植被並在土壤中挖洞來形成仙女圈。
2004 年,一間大學植物學家否決有關白蟻活動、放射性土壤和植物毒素的論點。 2008 年,有新論點認為是大戟屬植物死亡後殘留在土壤中的植物毒素,由此做成圓圈內部貧瘠的原因。
網上仙女圈圖片 :
網上看到的仙女圈圖片都非常明顯,現在是冬天,旁邊沒有長草,所以並不明顯,在春天時長草就很容易地看到。而且,因為是保護地區,只能遠看不能近觀,我們只看到一個個橢圓形的痕跡。
餐廳牆上貼上不同的活動和附近景點的圖片,看到長草的仙女圈鳥瞰照片。
日前我們看小企鵝,原定船上有輕食,但我們只得一小杯朱古力。旅行社知道後,就決定這一餐午餐請我們喝一杯飲料。如果喝啤酒則免費任飲。據說餐廳的自製啤酒十分好味,不過小飛沒有點啤酒。我們不懂喝酒,不想浪費。
原本我和 Meigo 也想試一下啤酒,問婆婆可不可以讓我們試一口,婆婆說好。Meigo 便走去水吧拿杯子。Meigo 還未回來的時候,坐在我身邊的婆婆突然舉杯喝啤酒,喝過之後遞給我:「小飛,你喝。」
我說:「不用了,謝謝。」
坐在對面的茂利也看儍了眼。
婆婆又遞給茂利:「茂利大哥,你喝。」
茂利酸她說:「不喝,我為什麽要喝你的口水,我自己也有一杯。」茂利面前也有一杯在喝。
所以,很不能理解婆婆的思維。
今日我的午餐, 沒有雞,點了魚
Barry 拍攝的作品
午餐後我們返回旅館,我和 Meigo 參加3:45pm集合的自費活動。吃飯時,Barry 說約一個小時的時間返到旅館。但上車的時候,他說需要49分鐘回到旅館。
我說:「他剛才說大約一個小時,現在他說的不是50分鐘而是49分鐘。」
Meigo 說:「如果只花48分鐘,可能他會駛慢一點,到49分鐘才回到旅館。」
大家都笑了。
我没作聲,看了錶,出發時是1:34 pm。
結果,在2:23 pm 返抵旅館,剛好花了49分鐘。
Barry很驚訝我真的在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