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 (3)  - 藝術之城聖米格爾 (San Miguel de Allende) - Day 3 - Sept 30, 2019

酒店有蚊。沒辦法,鄉郊地方,有Wifi已經很不錯了。

S1.JPG

s2.JPG

簡單的早餐

s3.JPG

s4.JPG

墨西哥的墨西哥包

s5.jpg

昨天下雨沒看得成日落,視野模糊,今天重臨皮畢拉山,雖然天陰厚雲,總算看到較清晰的風景。

瓜納華托色彩繽紛,有個說法是當時政府想用一些方法促進旅行業,便送每家每戶一些油漆,讓他們為房子上色,結果山城變成了上帝打翻了的調色盤。

wd3-1.JPG

wd3-2.JPG

wd3-3a.JPG

wd3-5.JPG

wd3-5a.JPG

wd3-5b.JPG

wd3-5c.JPG

wd3-5e.JPG

wd3-5f.jpg

wd3-6.JPG

今天前往聖米格爾。

有關聖米格爾-德阿連德的來歷,大體說法:1542年歐洲傳教士胡安-聖米格爾來此傳教,在一塊美麗田園,逐漸建立小鎮,而後形成城市,名為聖米格爾。 1810 年,伊格納西奧-阿連德將軍在此地領導墨西哥的獨立戰爭,由此,1926年更名,用傳教士聖米格爾和阿連德將軍的名字,共同命名為聖米格爾-德阿連德。由於名字有點長,一般人們習慣於簡稱為“聖米格爾”。

聖米格爾是典型的西班牙殖民地風格,人口十萬不到,雖然城小,但在墨西哥的近代歷史上,它是墨西哥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發源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聖米格爾還是墨西哥總統府的所在地。

這個地方很適合喜歡古典音樂和藝術館的遊客,當地還有世界著名的 La Aurora 奧羅拉藝術區。每個周末都有新的藝術展覽、課程以及講習班可以參加。

wd3-7.JPG

wd3-8.JPG

wd3-9.JPG

wd3-10.JPG

芙烈達,在墨西哥到處可以看到她的畫像,她的故事也被拍成電影「筆姬別戀」,生平太顛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搜尋有關她更多資料。

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

6歲時芙烈達感染了小兒麻痺,也許因為如此,她經常著長裙。 1925年9月18日,芙烈達出了嚴重的車禍,造成下半身行動不便,而且影響日後懷孕的可能性。即使一年多後恢復了行走的能力,她仍深受車禍後遺症的痛楚,一生中經過多達三十五次的手術,最終右腿膝蓋以下還是必須截肢。芙烈達在苦痛中用繪畫來轉移注意力,畫出了許多她對於病痛的感受和想像,她的作品經常充滿了隱喻、具象的表徵、讓觀者震驚於一個女人所承受的各種痛苦。她畢生的畫作中有55%是一幅又一幅的、支離破碎的自畫像(如器官分離、開刀、心臟等具體的表徵、代表畫家的痛苦),此外,芙烈達也深受墨西哥文化的影響,她經常使用明亮的熱帶色彩、採用了寫實主義和象徵主義的風格。

由於車禍的後遺症,芙烈達和其他人隔離,這種隔絕也影響到她的作品,其中許多是她的自畫像,芙烈達說:「我畫自畫像,因為我常獨處,也因為我是我自己最了解的主題。」芙烈達的作品將墨西哥描繪成是美洲原住民傳統的象征,身為女性主義者,芙烈達也毫不妥協的描述女性的經驗。

芙烈達之夫為著名墨西哥畫家迭戈•里維拉 ,芙烈達初時與迪亞哥學畫,後來陷入熱戀,隨即結婚。婚後,迪亞哥風流的行為並沒有因承諾而收斂,芙烈達卻因為深愛他而一再容忍,直到迭戈犯下讓她最痛心的過錯——染指她的親生妹妹才分居。這段期間芙烈達到巴黎辦個展,才發現自己對丈夫的愛已勝過愛自己,迭戈卻提出離婚的要求。後來兩人又走在一起,迭戈重新向芙烈達求婚,直到卡蘿的生命終點,迭戈一直陪在她身邊。此外有相當多的記載指向芙烈達是一位雙性戀者。

wd3-11.JPG

frida.jpg

wd3-12.JPG

wd3-13.JPG

wd3-14.JPG

wd3-15.JPG

wd3-16.JPG

wd3-17.JPG

wd3-18.JPG

單眼女?黑线

wd3-19.JPG

wd3-20.JPG

wd3-21.JPG

wd3-22.JPG

wd3-23.JPG

用龍舌蘭葉製作的紙花

wd3-25.JPG

沿途可見創作性的塗鴉

wd3-24.JPG

wd3-26.JPG

wd3-27.JPG

wd3-28.JPG

藝術之城聖米格爾-德阿連德 (San Miguel de Allende) 

聖米格爾-德阿連德與瓜納華托同為世界文化遺產,更素有墨西哥藝術之城之稱。墨西哥很多藝術家都是都是出自這裡,富有藝術和文化底蘊。這座殖民地風格的小鎮整體以紅色和黃色為主要基調,風情獨特。

小鎮的中心的阿連德花園廣場(Allende Garden)是最熱鬧和漂亮的地方,廣場南邊是聖米格爾地標性的總領天使米額爾堂(Parroquia de San Miguel Arcangel),通體粉紅色,如蛋糕一般,旁邊還有一座拉菲爾教堂。廣場的周邊是一些餐館和工藝品店的。從廣場往東向高處的觀景台走到 Mirador Turistico San Miguel de Allende,可以俯瞰這座美麗的小鎮。半山有很多漂亮的豪宅,花團錦簇。

wd3-30.JPG

wd3-31.JPG

這間咖啡店的天台,可以觀賞聖米格爾教堂的景色,值得推薦。可是到來的時候,餐廳正在裝修,要下午二時才開門。由於趕時間返回墨西哥城,只好作罷。

wd3-32.JPG

wd3-33.JPG

wd3-34.JPG

San Francisco Church

Iglesia de San Francisco 始建於1778年,歷時20多年才完成,因此在其建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時代變化和時代風格的變化。外牆帶有大量華麗雕刻石像和向下逐漸變細的圓柱。這座教堂的鐘樓由著名建築師弗朗西斯科·愛德華多·特雷斯古拉斯(Francisco Eduardo Tresguerras)於1799年建造,具有當時的新古典主義風格。

wd3-35.JPG

wd3-37.JPG

wd3-38.JPG

wd3-39.JPG

亡靈節麵包 (Pan de muerto) 是一種甜麵包,外會撒上砂糖,造型會做成圓形,上面則會用人類手指骨頭形狀的麵團裝飾,或再加上一顆顆的小麵團,象徵死亡女神為生者流下的淚珠。

wd3-40.JPG

wd3-41b.JPG

wd3-109.jpg

wd3-42.JPG

wd3-43.JPG

wd3-44.JPG

wd3-45.JPG

wd3-46.JPG

在西班牙文裡,「亡靈節」(Día de Muertos)直譯就是「死人節」,墨西哥人利用這個節日紀念亡者,雖然節日的主題與死亡息息相關,但亡靈節是慶祝生命的喜悅以及懷念過去和往生親人一起共度的寶貴時光。亡靈節不准哀悼,往生者也不准哭,因為他們認為眼淚會讓往生者的靈魂迷路,沒辦法讓他們順利回家。

死亡不是結束  而是一個自然的階段讓他們在另一邊的世界和家人繼續一起生活

wd3-47.JPG

wd3-48.JPG

wd3-49.JPG

wd3-50.JPG

wd3-58.JPG

wd3-52.JPG

wd3-53.JPG

wd3-102.jpg

wd3-54.JPG

wd3-55.JPG

wd3-103.jpg

wd3-104.jpg

wd3-57.JPG

wd3-59.JPG

wd3-60.JPG

在秘密花園食午飯

wd3-61.JPG

wd3-67.JPG

wd3-62.JPG

wd3-63.JPG

wd3-64.JPG

wd3-65.JPG

sm3.JPG

wd3-108.jpg

總領天使彌額爾教堂 (Parroquia de San Miguel Arcangel)

聖米格爾最著名的景點是其教區教堂,粉紅色的“婚禮蛋糕”塔樓高聳於城鎮之上。這些奇特的尖峰石是19世紀後期由土著石匠ZeferinoGutiérrez設計的。據說他的設計基於比利時教堂的明信片,並用棍子在沙地上劃圖,指導建築商。教堂的其餘部分可以追溯到17世紀後期。在主祭壇左側的小教堂裡,是克里斯多·德·拉·奎基斯塔(Cristo de la Conquista)(征服的基督)的圖像,它是用玉米秸稈和蘭花鱗莖在帕茲誇羅製成,毗鄰的 Iglesia de San Rafael 成立於1742年。

wd3-68.JPG

wd3-69.JPG

wd3-70.JPG

SM1.JPG

sm2.JPG

sm4.JPG

wd3-70a.JPG

WD3-100.JPG

聖米格爾古城商店林立,亦有不少藝術品創作店。

wd3-71.JPG

令我想起電視劇「執到寶」。。。。

wd3-72.JPG

wd3-73.JPG

wd3-74.JPG

wd3-75.JPG

wd3-76.JPG

返回墨西哥城的路上, 天氣並沒有好轉,九月底仍然屬於雨季。

IMG_4781.jpg

IMG_4783.jpg

IMG_4784.jpg

這是我的戰利品。在墨西哥十天就只買了這些。

wd3-77.JPG

返回墨西哥城,繼續住原本的 Galeria Plaza Reforma 酒店。原來酒店對面是 Di Di 在墨西哥的總部。晚間雖然是 We Wor ,日間回復 We Work。

wd3-78.JPG

wd3-7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