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 (6) - 天空之城馬丘比丘 (Machu Picchu) - Day 4 - June 1, 2019 - Part II
根據當地的說法,山頂是大祭司和當地處女的住所。每天早晨日出之前,大祭司步行到馬丘比丘,以示新的一天到來。月亮神廟是馬丘比丘地區的三大主要寺廟之一,坐落在山的一側,位於馬丘比丘較低位置。毗鄰月亮神廟的是大洞穴,這是另一座無縫石的神聖寺廟。
三窗神廟 (Temple of the Three Windows),從窗戶內側很難辨別哪裡是三窗廟,因為有些地方從內部看不只三扇窗,但從外部看是三扇窗就很明顯,石頭堆砌非常工整,以示其為特別神聖的地方。
每年南美洲冬至,太陽會穿過梯形小窗口,直射到神廟內的花崗岩中央。
從外面看到的三窗廟
留意的是,無論窗還是牆,建築都不是直角而是梯形,下寬上窄的結構有助穩固建築物,當時的印加人已懂力學。
中央花崗岩,旁邊為印加的三個聖十字石 (Inca Cross)。
印加十字 Chacana (Inca Cross)
印加帝國有四大區塊, 中間部分代表Cusco庫斯科城, 古時Cusco城是個神聖之地, 不屬於任何區塊, 因此印加十字代表整個印加帝國. Chacana 意為宇宙。
印加十字包含了【天地人】與【數字三】的智慧。
上下左右分別代表東西北南四個方位,也分別代表水、土、火和空氣四大元素,和春夏秋冬四個季節。12個直角分別代表著 12個月份。
左上三個階梯層面代表天、人、地三界。
右上三個階梯層面分別是禿鷹、豹、蛇,代表著天界、人界、地界三種靈獸。
右下三個階層分別代表對社會群體的互惠、互助、義務,三種印加工作系統。
左下三個層面分別代表行動、愛、智慧三項生活原則。
而中間圓形意指世界的中心。“Cusco”在印加古語中是“肚臍”的意思,肚臍是人體的中心點位置,所以 Cusco代表是人類的中心;而 Cusco的發音接近 Cosmos,包含宇宙的意思。
印加十字在星象中代表著南十字星,將它放在秘魯的地圖上, 會發現許多城市和重要遺址 (Machu Picchu, Nazca, Pukara, Sacsayhuaman, Ollantaytambo等) 都剛好在印加十字放射線的連結點上。
馬丘比丘的建築都是印加傳統風格:磨光而有規則形狀的牆,無接縫技巧,牆上石塊和石塊之間的縫隙還不到1毫米寬,讓人無法理解印加人如何把石塊拼接在一起。
圍牆的左面,石與石之間為聖殿之牆;右面部分則是祭司殿,連聖殿同祭司殿都以石頭的緊密程度區分,可見印加人相當看重階級 。
Principal Temple
看看照片右下角的大塊石頭是多角的!一大塊多角的石頭,並非偶然,因為右邊也有同樣對稱的多角石。但為何這部份是多角石而不是長立方磚塊砌牆呢?已無法考證。
聖器室的32角石 -- 這塊石頭非常厲害,石頭有32隻角!整塊石由前面數到後面立體共32隻角,到底怎樣開鑿和切割,吻合其他石頭而變成無縫石牆?古代人的的建築簡直是鬼斧神工!
32 角石的後方 (現已圍起不准進入聖器室內)
無縫石讓我想起在緬甸建於1167年的Dhammayangyi(狄瑪揚意佛塔),殘暴的拿勒胡(Narathu)下令建造,他命令工匠要迅速建出最大的塔寺,磚塊間要非常精密,不能藏下一根針,否則工匠會被剁手。
Inti Watana是馬丘比丘的最高點,栓日石形狀奇特,估計是印加人用來計算曆法及季節的巨型石儀器,藉以調節農耕日子。栓日石是舉行儀式的場所,這個看似日晷的石頭,其實是用來計算季節變化,也是用作決定地磁北極的一個指標。
關於栓日石(Intihuatana Stone)的介紹:
栓日石以一共有三個非常奇特的地方,
第一個,是栓日石旁邊有一個角,就這唯一凸出的角,它對著的就是正北方,
第二個奇特的地方是栓日石上面一塊豎著的石頭,
石頭的切面有四個看上去有點不規則的角,這四個角對的正好是東南西北。
對著正北角的正好是 Wayna Picchu,反方向正南方也對著一座山峰,
同樣的,在正西方也對著一座山峰,而東面,沒有山峰,為什麼?
因為太陽要照進來,印加人在如此高海拔的山上建立這座天空之城,就是為了迎接東方的太陽。
在栓日石的旁邊,在地上一個很隱蔽的角落裡,有一個毫不起眼的圓圈,是一個印記。在馬丘比丘的一部書上記錄著這個毫不起眼的印記,有一道陽光透過雲層照射在這個印記上,一年之中只有一天陽光會通過一條縫照在這個印記上,那一天就是6月21日,也是當地日照最短的一天。這天才是真正古印加傳統的太陽節。
想到我們北半球6月21日是夏至,日照最長的一天,立竿不見影,宇宙真的很神奇!
網上照片 : 栓日石
因為聖殿現在已不准進入,所以我們無緣攀爬。 這是另一片地上的南十字星石 (Southern Cross Constellation Stone),當把指南針放在石上時,會清楚無誤地指向南方。
指著南方
好大隻蜜蜂!
聖石 Roca Sagrada
這塊25英尺長的巨石,被稱為阿普斯複製品的祭壇 Altar of the Replica of the Apus,有個說法像後面的山頭形狀,對於印加人來說,馬丘比丘周圍的山峰充滿了神聖的意義,在他們對宇宙的視野中起著重要作用。
旅客可以在這裏祈福。用這裏的小石頭墊著三片古柯葉,就可以許願了。剛好有團友包包裡有古柯茶葉,就分給團友大家去許願。
這是我的許願石 不用說,年紀大了,大家都希望身體健康。
平民區
這條路通往神鷹廟,園內的工作人員催促我們快步, 因為人流管制,立刻要關閉,不准進入了。
地上出現兩個石水盆,原來是作觀察天文之用。
石水鏡 (Stone Water Mirrors)
石水鏡注滿水後,鏡子反映著太陽、月亮和星星。有水光的地方就是天上星體出現的形狀,可知道太陽的位置、月亮是新月、半月還是滿月。印加人利用反射來觀察太陽穿過天頂的過程。今天人們普遍認為,馬丘比丘是眾多天文觀測台的中心。 印加宇宙觀與農業日曆中的日期整合在一起。
拍照時大約下午一點,看看圖上代表太陽的水境石水光的位置 ,下面的水鏡石代表月亮
後來查了一下月相表,2019年6月1日,是月虧 (waning crescent)
換轉方向是看不到水光的
神鷹廟(Temple Of Condor)
不知道印加人如何鑿出高約3米、外形如鷹般高飛的巨石,而貴為一間神廟,神鷹廟卻建在平民區。原來廟下的山洞放置了木乃伊,另一邊則是監獄。話說印加人是十分刻苦耐勞的民族,偷懶等同犯法,會被送去坐等候發落。因此該廟似是禁地多於神聖,亦解釋了其位置所在。
神鷹廟兩邊斜斜的大石是老鷹的翅膀,頭部和喙在地上 , 這裡空間不大,難以拍出全景
走了幾個小時,在園區內兜兜轉轉,卻沒感到筋疲力竭,而且有盡日看不足之感,最後來到guardhouse,也是遊覽的終結點
遊馬丘比丘是非常體力勞動的活動,幸好因為海拔高,領隊也讓我們稍慢腳步。儘管汗流浹背,今天來到天氣還不算炎熱,領隊說她上個月來,大太陽放晴,都快熱得沒命。而且今天遊客不算多,很多重要景點打卡位都不用排隊,所以我們還剩下時間,坐在平民區的小圍牆上,寂靜地聽風!
我們從秘魯回來, 聽到一則駭人的新聞,秘魯政府堅持要在馬丘比丘興建機場,推土機已開始運作。
目前,要前往神聖山谷和一探馬丘比丘之美的觀光客只能飛往庫斯科(Cusco)機場 。不過,只有一條跑道的庫斯科機場,只允許來自秘魯首都利馬(Lima)、鄰國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La Paz)的小型飛機轉機停留。這個由南韓和加拿大建商競爭負責權的新機場建案,則會讓航空公司從美國和南美洲的數間主要機場直飛到鄰近神聖山谷的欽切羅村。
https://technews.tw/2019/05/19/machu-picchu-international-airport-start-construction/
還沒建機場時,多國科學家在馬丘比丘及其周圍已經共發現七大地質構造缺陷,馬丘比丘正面臨緩慢移動、下陷和坍塌的危險。
因為不能進入參觀Inti Watana, 剩下時間,領隊就提議吃午飯,這一餐是自費的,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到廣場購物。
印加三獸之二:蛇和鷹 --天與地
這就是著名的印加可樂(8SOL, 約$20港幣 !), 其實是沒有那麼甜的玉泉忌廉
這一餐, at MachuPicchu Inn, 吃了約$100元港幣 , 其實天氣熱,過了吃飯時間,也沒有胃口。
回程吃的是紅蘿蔔糕
我們訂的是馬丘比丘4 :22 pm 的一班火車,車務員除了正職外,還要做模特兒表演時裝(售賣)和扮神獸舞蹈娛賓。
回到酒店已經晚上了,今天運動量大,胃口變好。
Coca 茶葉
鹹蘑菇湯
原來今天走了6.85公里 !
日間我們看水鏡石,月亮只有十分少的水光反射,月虧,今晚出來,發覺真的看不到月亮。
所以,星星就顯得更明亮了。反正不懂看星,胡亂拍照。
漫天星光,其中一些是特別明亮的,還看到泛紅光
我寄給Louis 看, 竟然有重大發現!
拍攝到的, 是南半球的半人馬座和大犬座,包括天狼星。
這張放大照片來上圖作對比就明顯了
把南半球星座盤反過來便看到跟照片吻合
最驚喜的是原圖(有樹葉的一張)的右下角的星座。紅色極鮮明,原來是南十字星!(此圖偏左方)
在南半球,一年中的任何夜晚都很容易看見南十字座,南十字座是拱極星座,因此只要是夜晚都會出現在天空中。
南十字座五顆星中的三顆——十字架二(α)、十字架三(β)、十字架四(δ),由於南天缺乏顯而易見的極星,α和γ通常被用來標示南極 。 半人馬座α和β這兩顆星通常稱為南極指標星,稱為指極星。
照片左邊五顆就是南十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