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半小時車程,我們從靈石王家大院回到平遙,不過我們不進古城,而是在新城住一晚,看一齣印象劇,『又見平遙』。
先在劇場區內的飯店吃飯,味道不錯。
對於看印象劇,最初我有點抗拒,第一是如果跟旅行團而有印象劇,通常是自費活動,而且價格昂貴,不說也看過『印象麗江』、『印象劉三姐』、『長恨歌』,所以覺得這些印象劇,就是那麼一回事。
第二,在網上看到『又見平遙』的介紹,這個不是音樂劇,沒有錦衣華服,我也擔心聽不懂完整國語劇情,要我花二百三十多元還要沒有坐位,所以我不想加入這個項目在行程中。但小峰說,來平遙的國內旅客,都會看這個劇,他也很想看,這是關於山西的文化,我們來到也應該了解一下。
最後全團團友沒有反對,才決定一起去看。不過在我腦海中,沒有音樂,應該是非常沉悶的一個劇目。
但事實卻不然,而且我們看得非常忙碌。
劇場外的裝飾也有古典氣氛
又見平遙
又見平遙講述的是平遙城票號東家趙易碩抵盡家產,用自己以及232名鏢師的生命為代價,從沙俄保回了分號王掌櫃的一條血脈的故事。 導演組王潮歌打破傳統的表現形式,以巧妙的構思和現代聲光電技術,展現山西厚重的歷史文化,感受平遙古城的『信義、堅韌、創新、圖強』的山西精神。
劇中講述同治六年,票號王家第六代單傳、王掌櫃三代單傳獨子被沙俄綁架。為了營救王家唯一的血脈,同興公鏢局東家趙易碩抵盡家產,帶著232名鏢師,前往沙俄拯救人質。七年後,趙易碩和鏢師全部客死他鄉,王家的血脈卻得以倖存。這是平遙城的仁德,也是山西人的仗義,更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劇中讓遊客穿越到中國明清時代,體驗生活片段,如『晉商大院』、『鏢局』、『茶館』、『古代街市』等。 鏢局和票號是山西最早誕生的行業,其它地方無法複製。在此劇中,人們看到的不僅是清末山西人、平遙人做人為商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誠信經營、延續血脈的情懷。
我並不了解怎麼劇場沒有觀眾席,原來,劇場沒有舞台。應該說,全個劇場就是舞台,一進入,就是平遙古城明清一條街的翻版!
在裡面,我們找到了日昇昌票號,穿過同興公鏢局,到賣綢緞的布莊,路經趙家大院。觀眾穿梭繁華的古城街道上,我們也是整齣劇的演員的一部份。
由於劇場分了A、B兩條路線,觀眾如果走到不同的場景,看到故事因演出時間不一樣,劇情次序也會不一樣,絕對是顛覆傳統。我在網上看到的,大都是當家選妻、鏢師死浴、魂歸故里,最後半個小時才到有觀眾席的劇場,看關於山西麵食的故事。
可是,我們團隊進入的是 A 入口,劇情變了倒序,一時間大家看得有點不明白,但細味時就覺得這個安排非常有趣。
我們看到的第一幕,是鏢師魂歸故里,極之震撼的舞蹈,『家!回家了!』232個鏢師鬼魂,終於回到家鄉,平遙。
血染,暗示鏢師們客死異鄉。
第二幕是倒序,講述為何趙家要傾盡家財,拯救王家血脈,只是為了兩個字:『仁義』
因為趙易碩也未娶妻,在出鏢前要為趙家留一點血脈,所以整個平遙城的老百姓,都把女兒獻出來,你仁,我義。女孩子們也自願要嫁入趙家,你英雄氣短,我兒女情長。
等著你回來。
這是選妻的一幕。
選妻,不為漂亮,只為傳嗣。選妻標準,三寸金蓮,可以放入碗中;也要看手掌掌紋是否完整,臀部是否夠圓潤。
最後選中的妻子,一擊即中,洞房之後第二天,趙易碩出發,妻子就剛好懷了孩子,但在孩子出生時難產去世了。
這一段完畢,小峰拉著我在古城街上走,轉入了同興公鏢局。
原本我們是站在劇場中間一個木箱旁邊,我還挨著木箱。醒目的小峰說,『木箱上蓋著布,一會可能有東西在裡面出來。』
表演中途,工作人員走過來,細聲叫觀眾一路退後,小峰說:『快走!快走!走到劇場邊!你看一下,地下是濕的,剛才應該有表演,有人灑水,快站到沒有水花的地方。』
果然,下一幕是鏢師死浴,演員們一個撲通,跳進水缸裡,水花四濺。
因為山西位處黃土高原,水是十分珍貴的,鏢師出征,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家洗一個浴。
鏢師們明知道是死鏢,卻也毅然出鏢,平遙人做的不是生意,是德行!
鏢師大叫著,要求妻子深深地咬他們一口,在他們身上留一個印記。生離死別,妻子為即將遠行未知生死的男人,烙下一絲絲的牽掛和想念。
看到這裡,我眼角瞄到,站在我身邊的一個山西男人哭了!
劇情無疑令人動容,我只是沒想過,我身邊的男人感動到潸然淚下,不斷拭淚。
可能因為他是山西人。
我突然有莫名的感慨,我是一個沒有根的香港人。
最後一幕舞蹈,關於山西麵食
謝幕,播放著山西最經典的民謠『桃花紅,杏花白』
祖先的魂魄遊蕩在劇場裏:『這是個真事,還是個故事?平遙城告訴我們:這是真的,這是真實的。』
桃花紅 杏花白
桃花兒來你就紅來…杏花兒來你就白
漫山越野向陽開呀…啊格呀呀呆
唱一曲開花調扔過崖…聲聲落在哥心懷…親呀親呀個呆
開花調唱的心花花開…忘不了春來把樹栽
待到桃杏滿枝頭…迎親的鑼鼓咚咚咚咚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