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時間在雲錦成慢慢細味,但今天我們將會參觀繼五台山、雲岡石窟後,山西第三個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
曾經到麗江古城,因為家家水道縱橫,感覺特別,但論氣氛,自己比較喜歡平遙,大抵因為麗江古城的四方街過份熱鬧了,小巷間的感覺竟然令我聯想到赤柱的購物小街,商業味太濃,遊人摩肩接踵。幸好我們選擇住在半山上的客棧,總算仍能感受一下寧謐的古城風味。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晉商的發源地之一,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西元前827年~西元前782年),平遙是帝堯的封地,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文化遺產。清代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佔全國的一半以上,更被稱「古代中國華爾街」,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創建於清道光四年(西元1824年)、以「匯通天下」而聞名於世的中國第一座票號「日昇昌」。
平遙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配置是由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所設計,平遙有「龜」城之稱,因有六道城門,城池南門爲龜首,門外兩眼水井象徵龜的雙目。北城門爲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此流出。北門偏西,南門偏東,城池東西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甕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可見神龜是搖頭擺尾的靈活樣貌。東西四門組成龜的四足,唯下東門甕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裏的麓臺上。街道格局為「土」字形,建築佈局則遵從八卦的方位,體現了明清時的城市規劃理念和形制分佈。城內設四條大街、八條小街和七十二條小巷,這些巷弄就像龜甲上的紋路。『龜城』寓意固著金湯,長治久安。
古城以南大街為中軸線,城東有城隍廟,城西有平遙縣署,城左立文廟、城右立武廟,東道觀西佛寺,對稱佈局;城內外有各類遺址、古建築300多處,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鋪都體現歷史原貌。
我們早上離開客棧,明清一條街還未有遊客,其實是因為電瓶車還未開工,到我們出發,到達第一個景點古城牆,城樓上全部都是遊客的身影呢!
路過平遙行會館(不是平遙會館),有風味吧!看到這樣的建築,感到自己真的走進時光隧道。客棧的滄桑感讓我們嘩然,立刻停下來拍照,如果下次來,或許試一下住在這裡,而且價格應該平宜吧!
平遙城牆,始建時間至少可追溯至周宣王時期,現存城牆是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在西周舊城的基礎上大規模重修的,曾五次維修,城牆平面呈方形,周長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頂寬3—5米,牆身素土夯實,外包青磚,城墻上有72個觀敵樓,墻頂外側有垛口3千個,傳説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賢人的象徵。
大街以市樓為中心貫通南北。市樓南東側腳下有水井一眼,相傳「井內水色如金」,故又名「金井樓」。
這個水缸應該是聚財的意思吧,實際一點,儲水是消防的用途。
這個城牆的最大承載量是每日42000人次
房子的建築佈局,不會是正方形,而是長方形,來避免住著人成為『囚』字。
有沒有留意照片下方的房子,屋頂簷蓬只得半邊?而不是平日看到的『人』字型?
民間有句俗語:『平遙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條是『房子半邊蓋』。民居一般是「人」字形結構,平遙的民居卻只蓋了「人」字的一半,其之所以大多為單坡內落水,流傳最廣的說法稱之為『四水歸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處乾旱,且風沙較大,將房屋建成單坡,能增加房屋臨街外牆的高度,而臨街又不開窗戶,能夠有效地抵禦風沙和提高安全係數。
我們下城牆到達酒吧街時,水洩不通
一輪衝鋒,變回水靜河飛
半路上看到『衙差』經過,官老爺步行返工,我們當然要肅靜迴避了
平遙著名特產是汾酒、牛肉和陳醋,是時候去買一下手信了。今次比較特別,我一件也沒買,因為我不飲酒、不吃牛肉,也不呷醋。
平遙小吃攤檔
左邊的小吃叫石頭餅,石頭餅的表面被熱石子燙到凹凸不平,坑坑窪窪。據說是中國最古老的『鐵板燒』,始於神農時期。其製作是先將石塊燒熱,然後將麵坯直接放在石上而熱熟。如果食物需要色香味俱全的話,閱盡人間春色後千瘡百孔的石頭餅,應該可用『無色無味』來形容。
市樓是平遙古城的中心點
行程中說我們在平遙會參觀中國第一家票號:日昇昌,不過不知何故,最後我們參觀的是協同慶,儘管如此,這個錢莊博物館還是平遙最大的一間。
協同慶票號
咸豐六年(1856)創立於平遙南大街。協同慶票號最初資本僅 3萬 6千兩,而先已開辦之大票號資本少則十幾萬兩,多則二十幾萬兩。而協同慶以區區萬金,崛起于咸豐末葉。協同慶錢莊博物館現在是平遙規模最大的錢莊院落,共有五院。一院分:攬櫃房、總帳房、埠際帳房,相當於現在的會計室;二院分:營業廳、埠際信房,辦好手續到北攬櫃房取現銀相當於現在的出納室;三院分:協理房、祭祀房、經理房;四院是員工的生活區;五院是金庫所在,是平遙最大的地下金庫。
雙惟,就是惟學、惟人 ,可見創辦人劉慶和、孟子元及財東王家的理念,就是惟學:樂學、善學、勤學,樂思、善思、勤思; 惟人:誠信、寬容、奉獻、敬業、自律、樂觀。
到來這個庭院,『棲X處』,15個人,無人懂這個字
冇理由叫『棲蟲處』0架!
原來是『棲蠡(音禮)處』,就是西施范蠡的那個蠡字。
留意一下院落的佈局,在雲錦成會看到有龜(吉祥)、有元寶和水缸,都是進財的意思。而票號就看到大大缸水,大大個穩如泰山的石元寶,聚聚財氣。
不明白為何雀替上的雕刻是陶瓷,我學識淺薄,好像這些博古格子上的,代表仙壺寶瓶,也是有錢的意思吧!
協理房,這裡還是很多小房間,都是當時的工作室
以下動作經過專人特別訓練,學生觀眾切勿模仿。
『金和玉華』那個玉字,一點在中間而不是在下面,傳說是老闆當時是富豪和受封,有高人一等的意思。如果現在的學生這樣寫『玉』字,肯定被老師改卷時送一個大交叉。
這裡的庭院有兩個大元寶,即非常重要的搵錢地方了!對!經理房就在這裡。
看了不少房間後,來到五院,平遙最大的地下金庫
導賞『掌櫃先生』沿途給我們介紹票號的來源,古人如何以銀票兌換銀兩。來到這裡,他解釋了為何我們到銀行取錢叫『提款』,因為金庫在地底,用籃子從金井『提』上來。
原來有這樣的典故啊!
據說如果把整個地下金庫裝滿,會相當於現在幾十億的人民幣。導賞『掌櫃先生』除介紹了庭院的風水講究,還推薦一個『體驗』活動。就是用50、100、200和500元人民幣,在金庫櫃檯換一張票據,然後到地下錢莊,用已蓋章的票據換一個等值的金元寶,體驗當時老百姓到票號存錢、取錢的過程。
因為票號掌櫃先生實在經過長時間訓練,出口都是吉利的說話,所以大部份團友都買了金元寶作紀念品,金玉滿堂,如意吉祥。
拿著票據走進金庫,導賞掌櫃先生說,當年協同慶有錢到以銅板(錢幣)舖滿牆身呢!
平遙的鎮城之寶 : 千年樟木雕刻的神龍寶柱,原來在協同慶的地下金庫內!據説這是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的文物。龍柱建在整個『龜城』的正中心 。相傳劉伯溫造城時為了不讓『神龜』爬走,將龜左腿拉直,以神柱拴龜在距城二十里的麓臺上。 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聖潔,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而這個古城的中心點,正是現在協同慶地底金庫。如果去日昇昌參觀,就看不到這個龍柱了。
小峰留意到,只有團隊參觀,導賞先生才會帶到地下金庫,可以看這個龍柱,如果是散客,工作人員會指向另一條路繞過,而不會到地下金庫。
摸摸龍柱好意頭,順著龍身一直遊,但是不要摸到頭,寓意財運不到頭。
平遙縣衙坐落於平遙古城中心,始建於北魏,定型於元明清,保存下來最早的建築建於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佈局,南北軸線長二百餘米,東西寬一百餘米,佔地26000餘平方米。平遙縣衙作為中國現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
來到衙署,我們解散,各自參觀,官員戴的官帽,有一品紅寶石、二品珊瑚、三品藍寶石、四品青金石、五品水晶石、六品硨渠…
我問小峰,為何博物館中只見到六品的官帽,九品是什麼帽子呢?
『九品那麼小的官,還拿來放在博物館嗎?』
說起九品官,我總想起周星馳。
誥命夫人服裝
女官服
除了這些,還有狼牙棒、七星鎚、無狗頭的狗頭鍘……
咸豐年的物品就是這樣咸豐年了!
肅靜迴避不能少
這是有趣的地方!其實平遙古城還有鑣局(鏢局)。有票號,自然要人保護和押送,這是衍生的行業。
將來有機會再來平遙,可多留兩天,買一張通票,往城牆上看古城日落,細味斑駁雕飾的明清印記,沉澱陳磚舊瓦下起伏興衰,笑看春風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