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晚飯,我們選了鳳臨閣,那是出發前一個月預訂的自費晚餐餐廳。不預訂,就只能排隊,又等另一個地久天長。
鳳臨閣是中國山西大同市的最著名的酒樓之一,位於大同古城西部華嚴寺和大同鼓樓之間,迄今已有近500年的發展歷史。主樓總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飛簷斗拱、雕梁畫棟,內部曲欄回廊、移步異景,彙聚了中國古代建築的諸多樣式和風格。 現在的鳳臨閣在2011 年新建的古城裡重新開張,斥資 3.7 億人民幣,花了七年時間完成。
相關鳳臨閣的歷史傳說…
遊龍戲鳳:鳳臨閣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正德帝微服私訪大同,鍾情「久盛樓」老闆娘鳳姐,這一故事被稱為「遊龍戲鳳」。在皇權的威力下,鳳姐便委身相許。後鳳姐隨正德起駕回京途中,因沿途跋涉勞累,身染重病,於居庸關下與世長辭,臨終還聲淚俱下地規勸正德皇帝以朝政爲重,從速返京。正德厚葬鳳姐於居庸關西,墳丘上白沙白草,現居庸關下還有被稱爲北京“關溝十八景”之一的“白鳳塚”遺迹。爲紀念李鳳姐,久盛樓改名爲「鳳臨閣」。
百花燒賣:燒麥起源於大同,據說在明朝代王建立代王府之後,禦膳房裏就開始了製作燒麥。剛出籠的燒麥非常好看,邊口雪白,如同梨花開瓣,透過面皮可以看到肉餡,皮薄肉嫩,其味道鮮美,色香味形俱佳,被譽爲大同一大名吃。清代庚子年(1900年8月),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后西逃,路經大同,在鳳臨閣點食燒麥。廚師把燒麥製作成多種花的形狀,故名「百花燒賣」。慈禧對燒麥口味大加讚賞,鳳臨閣的燒麥從此揚名。
從華嚴寺步行出來,原來只是幾分鐘時間便到達鳳臨閣。
因為華嚴寺是六時關門,所以旅行社幫我們訂的檯是傍晚6:30分,但不知何故,小高打電話確認時,酒樓告訴他訂檯時間是6點。
其實一個月前訂檯時,知道晚餐時間是6:30分,我跟小峰說,可不可以訂晚一點的時間進餐,因為行程上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未必趕及到來。小峰就有點發晦氣:『我把餐廳電話給你,你自己直接去協商!』
呀小峰兄,你駛唔駛咁樣呀!
鳳臨閣營業時間:11:30-14:00 ; 17:30-21:00 周一至周日。
據說等位的食客,下午1:30來到,等待2:30派籌,吃的是晚上5:30的晚餐…
據說中需要提前幾個小時去拿訂檯號,不作電話訂檯,但可能排隊也吃不上…
聞說在鳳臨閣內可以用手機和小DC拍照,但不能用單反,可能不想影響其他客人。
雕梁畫棟
除了大堂、進膳大廳外,其實還有二樓和三樓的包廂,非常典雅,服務員告訴我,可以到二樓看看不同的房間,據說三樓天花板還打造一座凌空寺般的裝飾!但因今天華嚴寺有大法事,道路實施交通管制,師傅沒法跟我們一起吃飯,所以我們趕著給師傅吃打包的晚餐,沒有登樓入包廂拍照。
網上圖片:二樓永和院包廂
呢個……係洗手間的玄關屏風,全銅打造!女洗手間裡面的洗手盆、鏡子,都是銅裝飾,但如果在洗手間拍照,係咪冇規矩?結果冇影到。
網上圖片:全銅洗手間
開餐啦!六小碟、八大菜。雖然餐廳超級豪華裝修如府邸,但價格『親民』,香港人食得起。我們食到剩下不少菜餚,變了不惜食鬼,罪過!
糖醋小排
養生葫蘆絲
風味莜面窩窩
五彩鮮桃仁
三鮮燒賣
百花盛放燒賣
糖火燒
八寶飯
糖醋丸子
香酥鴨
三味油炸糕
我個人覺得酒樓的顏值比食物質素高,不過能試到大同最具盛名的酒樓,也是一個很好的經驗。
華嚴廣場
今晚我們住大同金地豪生酒店
補充:
應縣木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代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西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西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釋迦塔獲健力士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曾登臨應縣木塔,並題寫了「峻極神工」的匾額。正德年間時,明武宗朱厚照登臨應縣木塔後題寫了「天下奇觀」的匾額。
該塔曾經歷過邢台地震、唐山大地震等多次大地震,1926年,馮玉祥軍隊向山西發展,遭盤踞於此的閻錫山死命抵抗,在此次戰爭,木塔共中彈二百餘發,大受創傷。1948年解放應縣時,守城的國民黨軍隊以木塔為制高點設立了機槍陣地,木塔被12發炮彈擊中。在炮擊、風化和多次地震的破壞下,塔身扭曲變形,並有100多處殘損,塔內所有柱子全部傾斜,其中有12根嚴重傾斜,第一層就有3根;水平方向的偏移以第二層最為嚴重,豎直方向的偏移則以第五層最為嚴重。
自2003年以來,山西省文物局先後兩次發文禁止遊客登塔,但應縣木塔文保所出於資金方面的考慮,允許遊客進入木塔底部二層,直至2010年才做出每次最多20名遊客登塔的限流措施。目前遊客被禁止登塔。
以上是應縣木塔的介紹。
只是,全部不是我們團隊看到的!這是團友重哥及後留在太原自由行,特別去應縣木塔一趟拍攝的照片。現在木塔已不准登上原本開放的一樓。我們也不知將來會否有機會參觀,所以這個也是今次旅程最大的遺憾。
感謝重哥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