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兩晚里斯本,到離開的時候,才知那個耶穌山就在我們酒店後面,可以近距離看到,但領隊沒有告訴我們位置,直到旅遊巴士出發兜圈出去,團友們才發覺。
我們就只能繼續遠觀囉!
今天是整個行程中,天氣最差的一天,不過,我們也準備回程,下午乘機返香港了。
在貝倫塔和航海紀念碑的廣場,安放著一架二次大戰時的戰機。葡萄牙並沒有捲入二次大戰裡面,這個是警惕世人,不要戰爭。
貝倫塔(Belem Tower)是一座五層防禦工事的堡壘,座落太加斯河畔,以保衛里斯本。建於曼努埃爾一世時期的1514年到1520年間,用來紀念達伽馬成功航海世界一周以及防禦位於貝倫區的港口。
航海家紀念碑北面至巴西利亞大馬路,由南非贈送、施利華(Cristino da Silva)所設計的一個以馬賽克(鑲嵌畫)方式及採用不同種類的大理石鋪設而成的廣場;廣場上鋪設了一個直徑50米的一個航海羅盤外,在中央鋪設了一幅標示了葡萄牙人在航海時代首次到達之地的路線及年份的世界地圖。
領隊在這裡講解兩位航海家的航道路線。
哥倫布想找尋印度,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認為,卻無意中發現美洲新大陸,現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也證明地球是圓的。
而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的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巴西。航行到南緯52度,船隊進入一個深遠的海灣,一條海峽閃現峽,後人稱它為“麥哲倫海峽”。駛過海峽,一望無際風平浪靜,麥哲倫於是將這片大海稱為“太平洋”。他從印度到歐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環繞了地球一週,證明地球是圓的。
這裡有一個海神的圖案
由海神而下畫一道直線的話,即那片階磚,可發現巴西被割斷了,所以,被割斷了一片,巴西人是說葡文的,其餘地方,他們是說西班牙文,這個解說很有趣。
直布羅陀海峽也在地圖上
網上照片,鳥瞰圖,非常大面積的地磚呀
航海家紀念碑(Padrão dos Descobrimentos)爲紀念航海家亨利王子(Henrique o Navegador,1394~1460)逝世500周年而建。其外形如同一艘展開巨帆的船隻。船頭站立者即爲亨利,其後爲其助手加瑪,而兩邊均雕有合共32名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導航員、傳教士等雕像,以紀念葡萄牙300年來開拓海洋的光輝歷史。
從紀念碑的側面看,從建築結構接近頂部的中間有一個十字形狀的雕塑,其實是一把長劍。設計師的寓意不僅僅是對歷史上這些冒險家們的犧牲精神表達敬意,更是爲他們團結一致勇往直前,乘風破浪無比的勇氣而深感驕傲,
好像從前沒有這個彩色圍版介紹,現在可以給遊客看到紀念碑人物的雕刻面貌
站在最前端的是亨利,看不到面目
當我走到另一面拍攝時,太陽突然出來了,趕緊拍攝!
看罷景點,又步行回到買葡撻的店,團友想再吃葡撻云云。
今次還是沒有機會到修道院看一下,時間太趕
最後一個景點,是羅西奧廣場(Rossio) ,到此一遊
羅西奧廣場(Rossio),正式名稱為佩德羅四世廣場(Praça de D. Pedro IV),是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一個廣場,位於龐巴爾下城,廣場是舉行人民起義和慶祝活動,鬥牛和處決的地點。自從14世紀起,里斯本的人口從聖若熱城堡周圍的山坡地帶擴展到山下的低地,此處就是主要廣場之一。大約1450年,在廣場的北側興建Estaús宮,接待來訪的外國貴族,後來成為宗教裁判所的所在地。第一次審判(auto-da-fé)在1540年舉行。羅西奧廣場經常舉行公開處決。19世紀,羅西奧廣場鋪設了葡式碎石路,1874年豎立了國王佩德羅四雕像柱,並採取了目前的官方名稱。在19世紀,從瑪莉亞二世國家劇院和公共花園向北是里斯本上流社會的地區。
原定我們乘下午二時的班機往慕尼黑,再轉機返香港,但班機延誤了兩個多小時,只好在機場吃午餐,買了這一個非常大,$2元歐羅,貌似很好吃的葡撻,誰知又是凍冰冰,不好吃。
4:15分,終於上了飛機,還大鄉里的第一次看到飛機洗手間在樓下的設計,有五格,空間可容納十人,好正呀!這樣就不會影響乘客了!
可是,等了又等,飛機還是沒有起飛,搞了好一會,天色越見昏暗,最後機長宣告,因為機件故障,未能維修,最後決定不會起飛,留到明天。
0下!跟上次澳洲塔斯曼尼亞之旅一樣,又0黎一鑊!?今次仲要趕唔切,返唔到工添!
就這樣,11天西葡團,變成12天,而在西葡幾乎天天天藍,在慕尼黑看到的竟然是:雪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