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緬甸 (7) - Day 4 - Mandalay - Kuthodaw Pagoda (古陶都佛塔) & Mandalay Hill - Oct 3, 2016
Kuthodaw Pagoda (古陶都佛塔)
固都陶佛塔意為全世界最偉大的功德佛塔,全名是瑪哈羅迦瑪若盛佛塔,瑪若盛是佛的稱號。佛塔於1857年修建完成,當時召集了全緬甸和東南亞共計2400餘名高僧,召開了第五次修訂佛經結集大會,最後將結集的三藏經刻在729片雲石碑上,建造成了珍存三藏經的佛塔。
古陶都佛塔也是敏東國王的傑作,碑文於1868年5月4日向公眾開放,此729座石刻經文白色佛塔分為三個部份,前排42座,中間168座,後排519座,為世界最大石刻經書院。如果要誦讀所有經文,每天讀八小時,需要花一年半的時間,即是24小時不停誦讀,也要半年時間才能完成。
未進入佛塔前,好像沒什麼特別
進入佛塔後,宏偉之處令人讚歎不已
每個白色佛塔內藏大理石雕刻的經文
遠處就是曼德勒山
佛塔內牆的每一個入口處,雕刻有佛本生故事和護門神像的柚木大門。佛塔的四個長廊雄偉堂煌
緬甸人最喜歡貓和狗,到處都可看到
我一直在拍照,小峰和小李已經不管我墮後了
佛壇上佈滿著善信供奉的蓮花
小女孩頭上頂著售賣的茉莉花串,供奉佛祖之用
今天最後一個景點,來到曼德勒山。
Mandalay Hill(曼德勒山)
位於曼德勒市區北部,舊稱羅剎女山,是緬甸著名的佛教勝地。海拔236米。從山上可眺望曼德勒全城和伊洛瓦底江景色盡收眼底。
曼德勒山斜坡上修了台階,每隔一段就有一個廟宇。台階共有1729級,直通山頂,沿途有亞泰貝佛塔(Byadaikpay Paya)、切圖雅佛塔(Chedawya Paya)等八大寺廟。在半山腰處會見到一個大廟,據說,廟內有佛陀的3塊遺骨。在三分之二路段,路旁立著一尊鍍金的施依亞塔佛的塑像。他的手伸出去指著大皇宮的位置,相傳佛陀曾跟弟子阿難陀宣揚佛法時路過此山,指著山下廣袤的土地,預言2400年後,山腳之下將會出現一個偉大的宗教繁華大城,後來果真應驗了。貢榜王朝的敏東王於19世紀中期,將王都從阿馬拉布拉(Amarapura)遷到曼德勒山腳下。敏東王對佛教十分推崇,曼德勒山一帶亦因而成為佛塔及寺廟的聖地之一。而在敏東國王的統治下,30年的榮景在歷史中點綴成不朽的一頁。
山頂是Sutaungpyai Pagoda,由蒲甘王朝君主阿奴律陀(Anawratha)於1052年興建,Sutaungpyai意即願望成真。柱子上用玻璃鑲嵌成棱形的圖案,柱子之間斗拱相連,迴廊貫通,在陽光下奪目耀眼,晶瑩剔透,令人目眩。
這些是盛水器,善心人會把乾淨的水放進曇子裡,讓需要淨水的窮人到來取用
這塊孔雀壁是整座佛塔中最耀目的傑作
日落時份,遊客都往西望,其實回頭的話,會看到Sutaungpyai Pagoda柱子極耀眼的倒影
可惜,今天雲層比較底,沒有看到完整的日落。但原本不是說是雨天嗎?所以今天又得到上天的眷顧,要知足了。
小峰筆記
这个皇帝为了佛教的中兴传承做了一件浩大的工程,把经书全部校对之后刻印在汉白玉(一说大理石)上面,建了这些白色的佛塔来供奉,说一天读八小时,念完佛经要一年半的时间,功德无量!难怪当地人对他评价很高。
感恩我们的生活,幸福不等于奢侈和豪华,在于内心的满足感。远处的曼德勒山和山脚下的白塔遥相呼应,佛国的宁静,这几天看的寺庙我都完全忘记了,但是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特色;这边街上很多狗啊猫啊的,在寺庙里也大摇大摆的走,问了导游说全是野生的,好佛的人估计会给它们吃的,寺庙也是让它们酣睡的一个天堂。
上到山顶才发觉为什么那座寺庙金碧辉煌,原来除了屋顶用金色,更是贴了各种图形的镜片,在阳光照耀下,显得五彩斑斓,真是巧夺天工啊,尤其那张孔雀一样的图案,感叹工匠的智慧和巧手,等待日落后,才发现到了六点会把上山的扶梯转个方向,全部往下走,提前下山的人只能走路了
回到酒店觉得好累啊,SPA是必不可少要去体验的了,又是另外一种风格和过程,条件虽然有点简单,但是中间真的睡着了,可以给70分吧。木偶戏看不懂也听不懂,就是简单的乐器伴奏,一个人咿咿呀呀地唱,可能是一个女孩子的心事吧,还是像小猫一样,回去睡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