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有一個師兄,名字叫 Marco Chung,我覺得他非常厲害,因為他是個雙碩士,其中一項是會計,我想他應該精於數字。

這次旅程,我們的領隊也叫做 Marco Chung ,不過,數字似乎不是他的強項。領隊先生不是不好,他很照顧團友,只是,羅馬 2700 年歷史,我來意大利,也想上歷史課,上藝術課,想聽神話故事。記得第一次參加團隊去歐洲是跟 P&O,甫上旅遊巴士,立刻接受『軍訓』,不准遲到外,還不斷在『流動課室』上課,開始時團友都有埋怨,『我們是來玩的嘛!』完團時,大家都捨不得亞 Sir,想繼續上課。

今次旅程問題在那裡呢?譬如說,如果是我那位 Teamvic 的領隊朋友 Perrins 帶團,談到歷史時,舉個例子,他會介紹說:『在西元前293年,盎博羅削在米蘭擔任主教,而狄奧多西一世繼任為羅馬皇帝時,米蘭曾短時間成為西羅馬帝國首都。…』呵呵呵呵呵呵

Marco 講解歷史時會說:『在西元前大約二百幾三百年,當時有一個教皇在米蘭,而宗教勢力龐大,當時的一個國王就以米蘭為羅馬帝國為首都……』汗汗汗

好吧,今次跟團歐洲旅行是我第一次每天可以有空閒時間在路上聽 ipod,老師很少上課,學生可以躲懶。*:D 咧嘴笑

 

國泰航班延誤兩個半小時,我們抵達米蘭市中心時已是中午11:40分,應該可以在12:00吃午飯,領隊說,『現在預算留這裡兩個小時自由活動,我已改了在1:00吃午餐,你們就無中斷地自由活動……』

0下!一點鐘!*^#(^ 不是我幹的

因為他看錯手錶時間,延遲了午餐,結果我們只有一個小時自由活動,及後他想午膳後補回我們一小時,卻因交通擠塞,兜轉了半小時仍未回到廣場,最後只好放棄直上高速。

 

米蘭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前400年左右,當時凱爾特人分支因蘇布雷人(Insubres)已經在定居米蘭與周邊地區。西元前222年羅馬共和國佔領該地。米蘭後來逐漸成為羅馬帝國的商業貿易大城。293年,當盎博羅削在米蘭擔任主教,而狄奧多西一世繼任為羅馬皇帝時,米蘭曾短時間成為西羅馬帝國首都,當時米蘭是歐洲第二大城市,居民約30萬人。西元3世紀時,米蘭被羅馬皇帝正式劃入領土之下,是當時西方文明的重要地區。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在313年於米蘭頒發米蘭敕令,宣布羅馬帝國境內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並且發還了已經沒收的教會財產,亦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米蘭因此成為基督教的推廣中心,

西元774年,查理曼大帝曾短暫征服米蘭。直到西元962年,米蘭才又回到義大利人的手上。米蘭於11世紀時重新受到矚目,成為其他義大利城市的領導者,而且從神聖羅馬帝國獲得了獨立地位。

 

今年世界博覽會在米蘭舉行。兩座白色的建築物正是世博入口。銅像為意大利國王艾曼紐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

1848年,歐洲各地爆發革命,意大利半島的兩西西里王國、撒丁王國及都斯加尼均成功爭取憲法。撒丁國王查理.阿爾貝特聯同倫巴第向奧地利宣戰,然而於諾瓦拉戰役中戰敗。次年,查理.阿爾貝特退位,宣佈傳位給兒子,為艾曼紐二世。1849年,艾曼紐二世拒絕撤回皮德蒙的自由憲法,令當地成為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的中心。他是一個嚴格的立憲君主,令皮德蒙成為諸公國中最穩定和開明的國家。

wd1-2

wd1-4

達文西像與其四個學生

wd1-4a

艾曼紐二世迴廊,一共有四個入口

wd1-5

位於米蘭大教堂北側的十字形迴廊的廣場,就是米蘭最高級、最華麗的購物商場「維托艾曼紐二世拱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拱廊建於1865年,是由建築師曼哥尼(G.Mengoni)所設計建造。迴廊採挑高的設計,四層樓高的內部呈現十字形,在十字短邊的兩個拱門上也有分別代表著科學、工業藝術、農業等等的馬賽克鑲嵌畫,在中間交會處以八角形的圓頂玻璃覆蓋住。圓頂下方處的天井,則描繪象徵四大洲的溼壁畫,地板則是以馬賽克的方式拼貼出12星座的鑲嵌畫。

 

圓頂在 19 世紀完工,巨大的玻璃罩頂,顯現當時工藝技術非常精良

 

WD1-85

 

WD1-86

 

這裡就是著名的米蘭購物街,名店林立。

WD1-87

 

wd1-6

據說這裡有一幅馬賽克鑲嵌畫『悲情公牛』,傳說中踩著下圖杜林公牛的重要部位繞一圈,就能帶來好運,所以…牠每天都被踩。我沒有拍到,但照了這幅鑲嵌畫,SPQR(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意即「元老院與羅馬人民」。在意大利的古城,會常看到一只狼哺育兩個嬰兒的徽誌。

wd1-7

wd1-9

米蘭主教座堂(Duomo di Milano)

 

米蘭主教座堂坐落於意大利米蘭市中心的大教堂廣場。從始建到建成共花費了六個世紀,是世界第二大教堂,規模僅次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馬克吐溫稱讚爲“大理石的詩”。也是意大利最大的主教座堂。 

 

米蘭主教座堂的建造開始與1386年,於1960年最後一扇銅門就位才正式完工。歷經五個多世紀才完工,因此,它的建築風格包含了哥特式,新古典式,和新哥特式又稱巴羅克式。 

 

教堂的建築風格十分獨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據統計共138座,最高的尖塔高達108.5米,頂端有一尊4.2米的聖母瑪利亞像,上鍍黃金。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羅克式風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極盡繁複精美,是文藝復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

 

wd1-8

wd1-158

1386年開始興建,各國工程師紛紛設計方案,1500年最後完工。教堂建成後,內部又陸續增建了不少附屬物,直到19世紀末才最後定型。1935年進行了大規模維修,二戰後對1943年遭受轟炸的損毀處進行了修建,此後又更換了地板,維修了堂內的12根大型直柱。20世紀80年代中期最後完成維修工程。 

教堂大門內的日晷是1786年建造的,陽光自堂頂射入時,隨著地球的鏇轉,陽光的移動,一年四季均可准確指出每天的中午時刻。

wd1-1

教堂內外牆等處均點綴著聖人、聖女雕像,僅教堂外就有3159尊之多,其中2245尊是外側雕刻,教堂頂有135個尖塔,每一塔頂立一塑像,另有150個水道,410個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裝飾有浮雕。最大的尖塔居於堂頂正中,高達108.5米,上面是一座高4.16米的鍍金聖母雕像,這一大教堂最初的正式名稱爲聖母誕生大教堂。正面大門下半部爲巴羅克式,上半部爲哥特式

wd1-10

 6座龐大石柱,隔著5扇銅門,上面遍佈浮雕,正中大門銅雕描繪聖母瑪麗亞生平事蹟,37完成於1896年至1908年。

wd1-11

wd1-15

wd1-12

左邊第一道銅門於1948年完成,表現的是君士坦丁皇帝的法令;第二個銅門是1950年所作,講述的是聖·安布羅吉奧的生平。第三道銅門是聖母瑪麗亞生平事蹟; 第四道銅門是在1950年完成的,講的是從德國皇帝菲德烈二世滅亡到萊尼亞諾戰役期間米蘭的歷史;第五道銅門1965年完成,表現的是從聖·卡羅·波羅梅奧時代以來大教堂的歷史

wd1-14

wd1-13

wd1-16

wd1-17

wd1-18

wd1-19

教堂內呈拉丁十字形,即直大於橫。殿內高46.8米,長148米,寬61.5米,可容納35000人。屋頂由12根高24米、直徑3.5米的大理石石柱支撐,形成5道走廊。柱頂四周刻有8座石像穹隆,殿內的雕像有800多座。

wd1-20

wd1-21

wd1-23

教堂內的大窗共有24扇,高越20米,均爲彩色玻璃畫,描繪的是宗教故事。

wd1-24

wd1-22

wd1-25

wd1-26

wd1-27

wd1-28

wd1-29

wd1-30

花窗欞教堂內部非常寬廣。均由白色大理石築成,大廳寬達59米,長130米,中間拱頂最高45米,供奉著十五世紀時米蘭大主教的遺體,頭部是白銀築就,軀體是主教真身。擁有尖拱、壁柱、花窗欞。

wd1-31

wd1-32

wd1-33

wd1-34

wd1-35

wd1-36

wd1-37

wd1-38

wd1-39 

wd1-41

領隊說如果有興趣,可以自費乘升降機往教堂頂部。我找不到入口,但看到這裡很多遊客排隊,由於時間不足,我們沒有排隊,也不知到地牢看什麼。看教堂,是自由活動,沒有人講解。

wd1-40

WD1-43

wd1-42

殿內的大祭壇四周設5尺高欄,正中聖體龕外有8根鍍金銅柱,支撐著一個凱鏇基督銅像的頂蓋。其下由四個小天使抬著。

WD1-44

祭台後的管風琴造於1542年,1939年擴充,成爲一個有180個調音器、13000個音管的大風琴。

WD1-45

WD1-46

WD1-47

WD1-48

WD1-49

WD1-50

WD1-51

WD1-52

WD1-53

WD1-54

wd1-55

WD1-66

WD1-56

教堂西端是仿羅馬式的大山牆,眾多的垂直線條和扶壁將牆面分成五個部分,扶壁上布滿神龕雕像。 

wd1-89

wd1-90  

非常有趣的雕塑…右下角那只狗

wd1-91

WD1-65

WD1-57

WD1-58   

 

小峰筆記

米兰机场给人的体验还不错,行李快,保护好,要的就是这个啊。秋天了,有满地黄叶,也有郁郁葱葱的植物,阳光很暖和。就是时差让人有点迷糊,六小时。 
大教堂,门口人叫一个多,里面建筑真的很宏伟,据说建了几百年。美轮美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