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香港故宮博物館這一個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也差不多展覽到尾聲,現在才去參觀算是姍姍來遲。今次的展覽,小飛非常喜歡,裏面的講解算是詳盡,感覺獲益良多。而且在展覽館的尾段,會有一些關於顏色的解構,增長了知識。看照片不及真迹,非常鼓勵大家去看。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紅衣男孩 (Portrait of Charles William Lambton "The Red Boy"  ( SIr Thomas Lawrence)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大家都留意到紅衣男孩清澈的雙眸。其實除了水汪汪的眼睛外,他的小腿光滑,應該是着了穿了絲襪吧!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寶座上的聖母子和四位天使  (The Virgin and Child Enthroned, with Four Angels)

昆廷.馬西斯是國家著名的宗教畫和肖像畫家。仔細觀賞這幅畫,我們可以看到馬西斯用快速筆觸和圓點來描繪聖母皇冠上的珠寶和亮點,以及她長袍上刺繡邊緣的金線。對於聖母的面部,馬西斯先用白色和灰色做了一層底色,然後塗上非常淡的粉紅肌膚色。畫家運用油畫顏料的嫻熟技巧,也體現在他對更巧妙的細節描繪上,天使們蓬鬆的頭髮便是一個例子。
油畫顏料是用油和乾顏料混合而成的。可用的油有不同種類,例如亞麻仁油、核桃油和罌粟油。油畫顏料相對蛋彩需要較長時間乾透,運用更為自如,因而多為藝術家採用。在十五世紀初,荷蘭及比利時等低地國家的藝術家們開始用稀薄而半透明油畫顏料進行創作,因此能以高精準度與飽和色彩描繪真實世界的細節。這個技法革新徹底改變了歐洲繪畫的進程,影響遠至威尼斯和羅馬。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留意一下,聖母腳下小亞細亞花式的地氈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聖母子 (Virgin and Child)

喬瓦尼.貝利尼是威尼斯極具影響力的畫家,出生於大師輩出之家。這幅畫其中一個最引人注目的元素是聖母瑪利亞外袍上濃艷的藍色。貝利尼繪製這幅畫時使用了高品質的群青顏料,這是威尼斯文藝復興時期所有藝術家最渴求的顏料。群青是從青金石提煉而成,那是一種珍貴的半寶石。當時,全球只有一個地區盛產青金石,位於現時的阿富汗。青金石的濃艷藍色就由絲綢之路通過船運進入歐洲。
在十五和十六世紀,威尼斯共和國是歐洲最富有、文化最多元化的城邦之一。它是東方到歐洲貿易路線上的第一個歐洲港口,製作顏料所需要的原材料都會運到這。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一個不懂繪畫藝術的我來說,怎麼感覺聖母的手有點不自然?好似塑膠咁。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加瓦聖母)- 拉斐爾 (Raphael )

拉斐爾長期以來被公認為十六世紀初最頂尖的畫家。在這幅畫中,聖母瑪利亞、小耶穌和施洗約翰形成了三角形的構圖。根據此畫的草圖可知,拉斐爾曾反覆嘗試,讓聖母子二人呈現不同的姿勢。畫作的背景有些模糊而色彩柔和,與聖母長裙的粉色以及她上衣和外袍藍色呼應。透過窗戶,我們可以看到左邊是一座教堂,右邊有一棟更大的建築。這些建築跟拉斐爾到達羅馬之前繪畫背景中的建築不一樣。
這幅畫是文藝復興盛期(即1490年代至1527年之間)的代表作,藝術風格強調和諧、精準和經典式平衡。同時期的其他偉大藝術家還有達.芬奇、米高安哲羅和提香。他們擁有全新的地位身份,不再僅僅是工匠,而是擁有「神聖」力量的藝術家。拉斐爾曾受委託為羅馬梵蒂岡繪製壁畫,同時另作此畫,供人私下敬拜時使用。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聖芝諾比烏斯的三個奇跡  (Three Miracles of Saint Zenobius)   -  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

桑德羅.波提切利是十五世紀意大利最受敬仰的畫家之一。這幅畫描繪了五世紀佛羅倫斯主教聖芝諾比烏斯在佛羅倫斯的聖皮埃爾.馬焦雷廣場創造三個奇跡的場景。畫面的兩側有台階,台階邊緣所形成的傾斜線看起來正往同一個點延伸匯合。這種構圖手法就是單點線性透視法,畫家巧妙運用這種技巧將我們的目光引向畫面中心的焦點——聖芝諾比烏斯創造奇跡的戲劇性場景。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中經常出現拱門和通道,吸引觀賞者步入畫作,並經歷一段視覺之旅。波提切利利用這些建築元素來構建他想要講述的故事,從而吸引我們參與事件的發展。
線條和構圖技巧是十五世紀佛羅倫斯畫派中最重要的元素。波提切利這幅木板畫充分展現了他嫻熟運用兩者的技巧,奠定了他屬於那個時代最偉大畫家之一的地位。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治療瞎子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吐出惡魔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起死回生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維納斯、墨丘利、邱比特,愛的教育 Venus, Mercury,  Cupid - School of love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這個心形真的非常留意才能看到呢!愛神維納斯的手搭着邱比特,邱比特一手搭着Mercury,形成一個心形。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留意到Mercury的腳,他是一位信使,所以他的腳就像一條龍一樣,讓他飛快地行走。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加尼米德被擄 The Abduction  of Ganymede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阿波羅與達芙妮 (pollo and Daphne )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可能是凡人的手,跟剛才那只聖母的手,形成一道強烈的對比。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女孩肖像 (Portrait of a girl)

這幅十五世紀末的肖像畫大概成於多梅尼科.吉蘭達約工作室的某一成員之手。吉蘭達約是一位著名的畫家,他的工作室成員包括他的兄弟、姐夫和兒子。有趣的是,年輕的米高安哲羅也曾經是他的學徒之一。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被認為是一種工藝,而有些藝術家也會經營工作室,並有學徒、有助手。首席學徒或助手可以在沒有藝術家參與的情況下創作。這種繪畫被稱為「工作室作品」。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Follower of Giovanni Antonio Boltraffio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年輕公主(丹麥的桃樂絲雅?) (A young princess)

這幅木板畫是早期荷蘭藝術家揚.戈塞特創作的,他用了當時北歐最堅實的優質櫟木來繪製這幅畫作。多年後,顏料已經變得更透明,使我們能夠看到下面的層次。仔細觀察小女孩的手和衣服,亦可以分辨出多處的底稿草圖。
這幅畫的櫟木板面是以當時的典型加工方法製成的︰首先塗上一層動物膠,再上一層白堊,最後塗上鉛白底漆。這樣的工序使它形成光滑的表面,藝術家就能在上面畫出圖像的輪廓,之後再精心塗上油畫顏料。
有趣的是,英國國家美術館收藏的十五世紀至十六世紀中葉的北歐繪畫,大部分都是木板畫。德國由於森林茂密,繪畫使用的木材都是藝術家所在地區生長的樹木,包括櫟樹、山毛欅、椴樹、雲杉、冷杉、松樹、榆樹和楓樹。但幾乎所有早期荷蘭畫作,包括這幅作品的木板,都是使用櫟木,而櫟木的主要產地之一則是歐洲波羅的海地區。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書房中的聖哲羅姆 (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

安東尼羅.達.梅西納創作的這幅畫幾何構圖清晰、描繪細緻,堪稱經典傑作。請看畫中所繪以砂岩建造的入口拱門,建築材料畫得非常細緻。這些石塊精密接合,每一塊都與相鄰者的不同,顯示各含有不同礦物成分。
安東尼羅是文藝復興早期意大利南部地區極為重要的畫家。「文藝復興」一詞,源自法文,意思是「重生」,指從十四世紀初期到十六世紀中期,人們對於主要源自意大利地區的古典藝術和學術重新產生興趣。該單詞也用以描述這個時期的藝術風格。當時的藝術家也學會了數學透視法,讓平面畫作中的景物看起來深度不一,徹底改變了這個時期的繪畫藝術。荷蘭藝術家則發展了油畫技術,繪畫創作因而能夠達到高度逼真的效果。

卡拉瓦喬並非是人名,而是意大利一個地方名字。這幅作畫的作者,其實是米高安哲羅。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被蜥蜴咬傷的男孩 (Boy Bitten by a Lizard)

卡拉瓦喬出生於1571年,是藝術史上極富革命性的人物。他提倡繪畫要直接源於自然,這是他最具開創性的一面。卡拉瓦喬十分重視觀察自然,忠實地捕捉其本質。看看櫻桃和李子高度逼真的靜物畫像,以及插着玫瑰和茉莉的玻璃花瓶。再仔細觀察,你甚至可以在玻璃表面上看到房間的倒影。
卡拉瓦喬另一個獨特技巧就 是直接描繪人物的方法。他會將人物直接畫在畫布上,而不會預先畫很多遍草稿。請留意他如何透過戲劇性的光線和強烈的明暗對比去突出男孩誇張的面部表情。
這幅畫是卡拉瓦喬在羅馬生活早期的作品,當時他年約二十三歲。有趣的是,根據記載,這幅畫在公開市場售出後,卡拉瓦喬只得到很少的報酬。但事實證明,這幅畫非常受歡迎,以致在十七世紀早期出現了很多複製品和描繪男孩被小龍蝦、螃蟹和蠍子弄傷的衍生品。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酒神的養育 (The nurture  of Bacchus)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主教肖像 (Portrait of Archbishop Fernando)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Portrait of a Lady  by  Titian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小飛看到提香這幅油畫時,感覺非常奇怪,好像右上角留白,但留白的地方實在太大了,感覺好像欠缺什麼似的。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雖然這幅油畫的兩位主角的面貌繪畫得猶如真人一般,但不知為何,小飛覺得比例有點奇怪,好像頭大身短,是我的錯覺嗎?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四元素: 水 (The Four Elements : Water)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這幅油畫的比例,讓小飛𢱑爆頭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看到女士們後面的建築物,有一個伸出來,打開門的男人繪畫在中間。小飛不能確定這個比例,跟前面的人物是否相乎。但前面的「小男人」,跟油畫最左邊的男人,應當有一段距離,至少一道建築物的距離,但兩個人的比例卻相差很少小。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找了很久才看到復活的基督,原來在拱門後面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四元素:火  (The Four Elements : Fire)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庭院裏的音樂會 (A musical party in a courtyard)

在這幅畫中,一小群人聚集在庭院裏。在昏暗的前景中,我們可以很容易便看到一位坐着的女士,她因佩戴了珍珠項鍊和珍珠耳環而更為突出。請留意她如何優雅地拿一支精美的銀色攪拌棒和帶有精緻底座的玻璃杯。這些物品反映了她高雅的品味和財富。桌上的地毯和柳橙都是昂貴的進口商品,象徵畫中人物的尊貴地位。
觀看畫面的右方,我們可以看到後面的城市風景,它極有可能是阿姆斯特丹。十七世紀的荷蘭藝術家彼得.德.霍赫以描繪庭院人物而聞名,他的藝術創作一直圍繞此主題。該作品中,他高明地利用拱門和門外的景色創造空間深度,並在拱門題上他的簽名和日期。
荷蘭共和國於十七世紀脫離西班牙統治而獨立之後,享受着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地方富裕,並在歐洲的知識和藝術生活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成功的商人、船商、銀行家和製造商形成了新的社會精英階層,他們亦擔任藝術贊助人的角色,委託藝術家創作世俗主題畫來裝飾家居、彰顯地位,本畫就是一例。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這幅油畫,光暗對比,可算是小飛在館裏覺得最特別的油畫之一。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地氈當枱布 !這種花紋,是土耳其地氈。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赫洛與勒安得耳的離別(來自希臘詩人穆塞俄斯) (The Partling of Hero and Leander - From the Greek of Musaeus) -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這個部分展出了約瑟・馬洛德・威廉・泰納和約翰‧康斯塔伯的兩幅不朽畫作。泰納擅長描繪文學典故裏的震撼場景,而這幅《赫洛與勒安得耳的離別》就是一個最好的範例:畫面中的海洋洶湧澎湃,天空光怪陸離,充滿戲劇性。畫面右邊繪出洶湧波濤中的海仙女,左邊繪着有序向後延伸的樓梯與古典的城市,兩者形成鮮明對比。
相較之下,康斯塔伯的《史特拉福磨坊》則呈現出一種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象,他描繪的英國東部薩福克的故鄉風景,平靜自然,充滿了懷舊情調。
泰納和康斯塔伯都屬於浪漫主義藝術家。作為一種藝術運動,浪漫主義提倡自然,注重個人特質與強烈情感。正如這兩幅截然不同的畫作所示,浪漫主義作品呈現出藝術風格多樣化的面貌。康斯塔伯寫道,對他來說,繪畫是「『感覺』的同義詞」。法國詩人和藝術評論家夏爾・波特萊爾也持有類似觀點,他說︰「浪漫主義的精神恰恰不在於創作的主題,也不在於對現實的準確呈現,而是一種感受的方式。」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另一幅小飛覺得特別的畫。把油畫放大,可以看到遠方的島嶼,一個城市,就是歐亞,  人神相隔。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油畫中的海洋在銀色的月光下,與海平線形成一個十字。看到左下角地上的弓箭,愛神邱比特罷工了。

香港故宮博物館 -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資料來源:香港故宮博物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