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靈寺石窟開鑿於西晉初年(約3世紀),正式成立於西秦建弘元年(420年),最早稱為唐述窟。唐朝稱龍興寺,宋朝稱靈巖寺,明朝永樂年後稱炳靈寺.炳靈寺石窟有上下四層,存有窟龕183個,共計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畫約900平方米,分佈在大寺溝西岸長約200米,高60公尺的懸崖面上。石窟以位於懸崖高處的唐代「自然大佛」(171窟)以及崖面中段的眾多中小型窟龕構成其主體。而北周至隋代的造像則從北魏細頸細腰、秀骨清像轉型演變為形體豐滿、挺拔秀美的造型風格。這時期的造像大多比例勻稱,造型豐滿,動作舒展,具有純厚的造型感。隋代的壁畫,由於元、明以來密宗畫的刷新和重製,保存下來的不多,主要有8窟南北壁的供養菩薩畫像,姿態生動,神情各異。

唐代和含吐蕃時期,由於佛教的興盛,造像風潮再次興起,炳靈寺石窟的開鑿進入第二個主要時期。此時開窟造像之風勝過此前任何一個時代,達到了全盛時期。窟龕中的造像組合,多為一佛、二菩薩或四菩薩、二天王,也有的是一佛、二羅漢、二菩薩。造像都強調健康豐腴的美,比較注重形象動態的節奏,身材與體態都趨於理想化的美感,是人體形象自然美感​​的典型概括,特別是對人物肌膚的表現,微妙地表現出了內在的生命力,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效果。其中171龕內的彌勒佛大像龕,依山開鑿雕刻,主供坐佛高達27米,原為石胎泥塑,雖泥塑部分早已經毀壞,但仍保存著唐代造像面型豐滿、面帶微笑,端祥和藹,比例勻稱的特徵。同時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如面型較長,動態誇張,起伏處棱角分明,刀法也更顯粗獷有力。這樣巨大的雕塑,沒有高超的藝術技法是很難實現的。

 

在麥積山我們沒有請講解員, 小郭叫我們加入關注麥積山公眾號,讓我們知道多一點景點的資料。但邊行邊看石窟邊拍照, 都忘記了查公眾號。小峰知道後,今次在炳靈寺要求請講解員。

跟麥積山爬樓梯不一樣,炳靈寺主要是走平路。小飛一直看天氣報告,都說我們這次旅程多雲和有雨,沒什麼晴天,所以小飛頗為擔心。但原來多雲也有好處,就是走這樣的露天景點不太晒,而且有微風,相當舒服。

看到橋下有黄泥地,原來在汛期,這裏全是黃河水,可以增高一米。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炳靈寺又稱為「鬼窟」,原來有一個江湖傳說。話說有一個修行的道士,來到了永靖縣,看到這裏山明水秀地靈人傑,於是就在山中修行。一天道士在天上飛翔,地下的人看到了,以為白日見鬼,所以稱這𥚃為「鬼窟」。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4號窟(初唐 618-712),平面馬蹄形略帶穹窿頂。造像區體挺拔修長。站姿挺立,身形圓潤飽滿。壁畫為明代重繪藏傳佛教內容,東壁內南側下方有明嘉靖政十六年二月初八日的壁畫繪製發願文石刻銘文。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6號窟(北周557至581年)窟内石雕一佛二菩薩。佛低平肉髻,面型豐圓。五官集中,脖頸粗短。軀體敦厚。身着通肩大衣。結跏趺坐,雙手結禪定印。四壁畫禪定千佛。佛間以樹相隔。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壁畫的樹呈「丰」字形,表現出佛祖在樹下靜修的場景,整幅畫面呈現出了一種佛國世界的祥和與寧靜,這種樹下千佛的表現形式在其他石窟較為少見。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這個洞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肉眼看是黑黑的,但鏡頭拍照,就會顯現藍色。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8號窟 (隋朝510至。618年)。正壁壇基上原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現南側菩薩為唐代重塑,窟内造像與壁畫塑繪結合。表現了維摩潔經變中「文殊問疾」的場景。赴會菩薩衣領上繪中亞波斯風格的聯珠紋,正壁上方佛項光兩側有回鶻文題記,都是絲綢之路上各民族來往交流的見證。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10號窟 (唐代618 - 907年),室內原石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北壁弟子像現移至北展廳陳列。袖手侍立。抿唇微笑,神情含蓄靈動。菩薩雲鬢高聳,豐腴柔美,天王身着甲胄威猛有力,雕鑿作技巧純熟簡練。

石窟特別之處,就是不同時期的創作。看看佛陀旁邊有兩棵菩提樹,但另一幅畫 (11 窟) 卻像棕櫚樹。原來畫壁畫的時候,畫師未見過菩提樹,所以就畫了他們認識的樹出來。

第10窟的菩提樹位於正壁主尊佛的兩側,繪有兩棵高大挺拔、紅枝綠葉的樹,樹上滿繪元寶狀的果實,樹下佛祖釋迦牟尼結跏趺坐,為大眾講經說法。第11窟也是中晚唐時期的洞窟,菩提樹位於正壁主尊佛兩側,樹幹高大,枝葉繁茂,葉子長且直,狀似中國南方地區的椰子樹。關於11窟中的菩提樹,人們有著不同的解讀:一種觀點認為它是菩提樹不同的表現樣式,代表了畫家對菩提樹及菩提思想的認知與理解。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它是多羅樹,多羅樹也是佛教中常見的一種聖樹。在紙張尚未問世的古印度,佛教徒們常將多羅樹葉截成長條,在上面刻寫經文,穿孔集結成冊,就形成了早期的佛經——「貝葉經」。菩提樹原產於古印度、斯里蘭卡、緬甸等地。 「菩提」一詞屬於梵文音譯,在佛教中意為覺悟與智慧。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11號窟 (唐代618 - 907年),此為晚唐吐蕃控制期間所開石窟。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壁畫中的菩薩,  頭戴寳冠,下着薄紗透體的長裙,雙腿線條隱現,透視技法具有吐蕃藝術特徵。藻井中所繪飛天,飄帶飛揚,身姿舒展,具有唐朝畫聖「吴帶當風」的藝術風範。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小菩薩石像雕刻,栩栩如生,婀娜多姿。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41號菩薩石像是整個炳靈寺中最小的雕像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這裏有兩幅天王的雕刻,一幅是踏着小牛,另一幅是踏着獅子,鎭壓著牠們,守護炳𩆜寺。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64龕 (唐儀鳳三年 678年),龕内石雕一佛二菩薩二天王。雕鑿簡潔生動。形神兼備,是炳靈寺最具代表性的唐代佛龕。上方有唐儀鳳三年刑部侍郎張楚金的陰刻碑文,記述了當年唐蕃之間戰爭及炳靈寺的佛教盛况,是反映當時唐蕃關係的重要史料。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露齒而笑的菩薩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十一面相八手觀音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82窟 (北周 557 -581年),窟内泥塑一結跏趺坐佛二侍立菩薩,壁畫分兩層。窟頂和門道露出底層,為北周原作,繪有飛天和流雲等。表層為明代重繪,正壁上部南側畫藏傳佛教格魯派宗師宗喀巴像。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134窟 (北周557至581年)。半圓形穹窿頂窟,正中高壇基上木胎泥塑一佛二脇侍菩薩。南北侧各一結跏趺坐佛一立佛。窟内壁畫為唐代重繪,正壁繪眾菩薩及供養人赴會場面,窟頂繪千佛。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看到一幅奇怪的牌匾模樣的石刻。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石刻刻上了很多名字,講解員說。這是古代的「到此一遊」。 偷笑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炳靈寺唐代大佛,是炳靈寺眾多造像中,最具氣魄和最能反映同待經濟實力。高27米的一尊彌勒坐像,在唐開元19年前後雕鑿而成。造像是由石雕和泥塑兩個部份組成。在中國是特有的一尊。建造時,大佛前還有大型宏偉的木梯建築,九層樓閣修到大佛頂部,大佛就在室內。清同治13年,毁於戰亂。大佛變成了露天了。大佛泥塑部份已有毁壞,但仍保存着唐代造像面形豐滿,比例匀稱的特徵。頂結螺旋紋玉肉髻,頸有三道紋,右手撫膝,左手至於腹前作說法印。在慈祥的氣道中渗透了佛性的威嚴。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在炳靈寺除了看崖上的大佛石刻外,另一個重點是看卧佛。這個8.64米長的卧佛,在搬運時被斷成九塊,然後再整合。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特別的是,卧佛的腳,穿上了木屐。一般佛像或菩薩像都是沒有穿鞋子的。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炳靈寺還有第二條路線,就是爬上特窟。 但現在棧道在維修,目前沒有開放。
我們走了一個圈之後,因艇家有限時,我們乘坐快艇,經劉家峽返回蘭州市。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小峰說,今天我們不吃團餐,到蘭州夜市去逛逛。原本想大家各自找有興趣的餐廳或小吃,不過看到大家茫無頭緒,最後小峰找了一間回民餐廳吃晚飯。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羊肋條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羊脖子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河州三涼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酸辣夾沙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甜醅子 (呢個無味)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沙蔥炒鷄蛋 - 大家愛上了! 心 心 心 心 心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河州髮菜 - 像魚片,但包含髮菜, 很特別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饊子卷餅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韮菜盒子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油香 - 小飛大愛,外皮酥脆裏面軟糯,真係好好味  馋嘴 馋嘴 馋嘴 馋嘴 馋嘴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鷄肉墊卷子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山城馬爺醪醩(牛奶鷄蛋醪醩) - 小飛大大大愛的甜品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心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琥珀青翠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酸辣肚絲湯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這一餐太好味了,大家都讚不絕口,到結帳時,大家都猜每人要過百元,結果14人吃了$757,每人只需$54人仔,真係抵到爛!

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甘青遊  (3) - 蘭州劉家峽,炳靈寺 - 6/16/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飛 的頭像
    小飛

    隨心而行

    小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